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Jan. 23, 2020

邁向永續之途的PDCA

PDCA的邏輯很簡單,P就像是預測,(有人說預測從來不準--姑且一笑)有經濟面為基礎。D就像股票,與經濟面看似結合又分離的時候,經濟會依循著計劃前進,但狗往往會受到外界干擾而亂跑。這不就是與年度計劃與執行時的情況很相像?難免會搖擺或是修正,就如那條狗一樣,結果當然會有很多變化。

遛狗每天都要執行,一旦不執行,事情就沒完沒了,計畫不也是一樣?幾天的計畫是要靠360天去完成的,決心為首要,堅持!當然天下間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如此氛圍,改變與不改變的差異又看不到界線了.....

計畫不是重點,再小的計畫,無法堅持,或是不去執行的話,還是等於沒有計劃。再大的計畫,也是從每一天的執行開始,一天一天堆壘出來的。計畫要成功,最難的不是P與D,執行過程,往往會受到很多因素干擾,如果沒有堅持,或是對計劃很信任,就會如狗受到吸引而亂了步調。動搖到計畫P的本質。

相對比較難的是C&A,畢竟P的過程只是短短幾天,或是個把月,但執行過程如何透過查檢與矯正,讓計畫回到軌道,堅持與落實日常管理是關鍵。會成功的人都是天之驕子,只因為堅持與自信。碰到問題,冷靜思考與反省,找出癥結,加以突破,有了這樣的堅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成為天之驕子不容易,那是不斷訓練出來的積累,底蘊用錢買不到,破壞卻是隨手可得。

在PDCA循環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該數C吧!

很多人都把C當成結果判斷的唯一,為目標給個分數,其實這遠遠的不足⋯⋯

查檢的意義有好幾層,計畫的結果確認自不待言,但好與不好總是有其原因的。

是計畫過程對環境的趨勢掌握不夠?還是計畫內容有哪些前提出現變化?這是查檢最重要的一部分,牽涉到基盤的積累,不斷提升的計畫力⋯⋯

其次是執行能力與環境互動的判斷,能力不足?還是條件未成熟...如何補充,是讓計畫落實的關鍵⋯⋯

一般人在此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是急於想要表現結果;一是應付性的把目標當工作的結果,呈現最後的報告,至於好壞,避之唯恐不及,結果放棄了最寶貴的學習機會。

更重要的是下個階段的計畫,執行上是否都準備妥當,有沒有前提條件的變化,做好準備,才是真正的的計畫管理⋯⋯

也就是說,C是未來的發展,不是過去的結果⋯⋯

也有人會懷疑,D既然是日常工作,靠C每個月定期查檢一次,有意義嗎?不過是事後諸葛罷了!…

這種想法的人不少,也是一般的思維,是對PDCA邏輯了解不夠,斷章取義結果。

執行既是日常管理,基本上每日都該有計劃,也該有查檢。依據年度計畫,展開到月度、週、到每日的工作計畫,做適度的資源配置,這樣才叫做完整的計畫。

如果每天都有這樣的一個小計畫,再大的變局,都可以從容的適度調整,降低環境對計劃的衝擊。依序推展到週、月、季,年度計畫得到充分的保障,才是真正的PDCA。

亦即,執行過程,日常管理是關鍵。每天五分鐘的晨會,把該做的事情梳理一下,訂下每天的進度是日常管理的起點。下班前,檢視一下完成狀況,做出相對應的判斷,再檢視下一個工作日的計畫。如此觀之,再大的計畫,還是離不開日常管理。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的「日清表」,就是這種概念。

沒有日常管理的經營計畫是走鋼索的管理,往往一句話把計畫的價值打敗,那就是「大環境不佳」、「資源不足」、「上級不支持」、「當初沒有想到」…等等的藉口。一個連日常管理都不懂的主管,成功只是偶然,要不就是上面有一位很厲害的老闆,但這位主管是一輩子的奴才…..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