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1, 2022

人資觀點的總持有成本

2022-3-1

當了顧問這麼久,有時想到顧問都希望把正確的知識或觀念傳給有需要的人,殊不知因為接受資訊者的背景差異,產生迴然不同的結果,應該說是始料未及,或可以說是有點一廂情願。每個人在網路上接受資訊的目的不一樣,自然結果也會隨之改變,只是資訊被誤解甚或誤導的話,就不是好現象了。

斷章取義、囫圇吞棗、偏誤解讀、一知半解,淺盤化等等...陷入在點的漩渦裡掙扎,最後結論就是知識無用論。

譬如下面這個題目,「人事成本」是人資管理的基礎入門功。談人事成本不能只看薪水,大家都知道,但!被表面化了,沒有談績效與價值的深一層意義,重視的就是市場行情的議題,美其名標竿學習,其實把人事成本淺盤化了。

人資顧問總會提出一堆的方案,薪資制度,卻忽略了雇人的取得成本、用人的機會成本、效率成本等人力資源最關鍵的產出議題-價值工程(V=F/C)這個公式只是教科書上的一個考題,與實務的隔閡,總是隔著一層紗,原因無他,只看Cost不看價值,忽略了總持有成本(TCO)對企業經營的意義。

「人事成本(personnel costs)

支付給員工的所有成本,包括薪資、工資或福利等。」

這是系統化的議題,可惜的是,系統化在資訊時代是奢侈的。碎片、斷鏈、支離破碎的數據被當成資訊來應用,出現了朝令有錯,夕改可矣的論述,結果數位化的代價就是試誤成本(Try and error嘗試錯誤)。

一家企業三十年的成功,只要領導一個人的睿智與洞察力即可。五十年的成功,至少接班無誤。百年老店,那是文化與組織的力量,靠試誤(Try and error)經營,對以特定任務為對象的專案管理是好武器,對企業經營管理卻是糖衣,企業經營談的是永續,專案管理談的是階段性任務。系統化的思維,人是資產,從雇用之前就開始出現成本,使用的過程成本更高,本身條件隨時代改變而出現的經濟效用遞減原則,衍生的機能遞減、成本增加的價值消退,採取教育訓練或是換人的成本(Switching cost,台灣的人資大概還沒有人仔細算過,應該說沒有能力算出來,一個員工離職到雇用一個新人替代的過程,所花費的成本有多少,當然也不會在意員工的離職與否),加上舊員工離開企業後的知識傳承(很多現代人認為知識無用論,是片段資訊化的現象)等等,從招募到退休或離職的過程,人事成本也有週期成本,算得清楚,除了TCO以外別無他途。

系統化有點老調,卻永遠都是勝利者的武器。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