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1, 2022

數位轉型到底是什麼碗糕?

2022-3-1

最近熱門的經營管理話題,ESG、2030 SDGs、CSR、Sustainability、後疫情時代的供應鏈管理、數位轉型...等等,讓人目不暇及,有不知該如何著手之嘆。繞著永續發展的步調走絕對是正道,如何因應?應該困擾著很多經營者吧!

太多的議題百花齊放,眼花撩亂之餘,更多的是茫然,不知所措。隨著COVID-19疫情的逐漸回穩,人類束手無策之下,願意低頭與病毒共存,總算看到一道和平曙光。一切慢慢回歸正軌,後疫情時代的經營,面對這麼多的議題,從何切入?又是一個難題。ESG report?CSR report?2030 SDGs...?前面兩項是政府無能下的產物,以為企業做出Report,就代表產業升級與國際接軌,唯一可能的是創造一個新的生財之道倒是真的(代寫報告)。2030 SDGs迫在眉睫,也出現一波波的推動之聲,卻仍停留於觀念上的突破,具體的作法,還在空中飄。倒是受到COVID-19疫情的衝擊,加速了數位轉型的腳步,要說熱門程度,數位轉型絕對是永續發展的當務之急,是企業應對VUCA時代的良方。但什麼是數位轉型?可能還是莫衷一是,滿頭霧水的,為何?數位轉型被炒作過頭了。

回想當初談工業4.0,不也是這樣的情景。把自動化擴大解釋為工業4.0,資訊化成了數位化的代名詞,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再往前追溯,當年談ERP的年代,顧問與軟體公司把ERP捧上天,沒有ERP似乎就不成企業的盲從,結果呢?現在沒有導ERP的企業似乎沒有,但80%的ERP根本只是MIS的奢侈版資訊系統而已。連個最基本的流程再造都沒有做(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ERP如何達到企業轉型的效果。結果,導入ERP,花了更多的錢,仍然離不開Excel來製作報表,或是做數據分析、計算的作業,而且還習以為常,這樣的資訊化,能稱為數位轉型嗎?

今天就來談談數位轉型的面面觀。

受到疫情的影響,一開始人類自大與無知,讓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全世界陷入一片混亂。以前SARS的經驗,天真地認為大概就是半年期間吧!直到疫情越演越烈,才意識到代誌大條了。經濟活動不能停,生活還是要走下去,永續是不管疫情的,於是以往認為不可行或是不好用的數位化科技,浮現檯面,在家上班、遠距會議、遠距教學等等,成了類常態。百業蕭條的世界裡,為了應付在家上班,唯獨PC或是NB一支獨秀,跟遠距視訊有關的,都成了市場寵兒,賺了一筆機會財。

有人很驕傲的,把視訊會議、在家上班等等當成數位轉型的菜單了。任何轉型過程,都有一些陣痛期。坊間轉型失敗的案例,遠遠大於成功個案,原因何在?就如這張圖片所顯示的,轉型的三個成功要素,文化、流程與科技,缺一不可。回頭看國內的轉型個案,幾乎都把焦點放在科技上,忽略了文化與流程的投入,數位轉型更是如此,只因為掛著數位化的招牌。

數位化難的不是IT,只要有錢,IT不是問題,以現在IT的技術來說,無論在軟、硬體方面,都堪稱成熟。加上網路技術的推波助瀾,雲端服務的推陳出新,SAAs商業模式的發展,根本不會是問題,問題是在於流程有沒有跟進。空有好的IT與系統,結果還是走原來的流程,就好像買了一台超跑在產業道路行駛一樣,英雄無用武之地。

IT系統的導入,流程絕對需要再造,才可能發揮該有的效果,才看得出資訊化的價值。導入ERP,結果人員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不是本末倒置嗎?就是因為流程沒改,IT反而成了新的問題(時間與空間無法匹配。)

以採購的角度來談就夠嗆了。與供應商之間的數位化,EDI的問題,訂單發送,供應鏈的數位化(T1、T2、T3...,)其中任一個環節無法貫穿的話,整個數位化就會受到影響,而且影響還不小。以導入數位轉型的企業而言,不仿先看看,公司採購與供應商之間的業務往來,是如何的數位轉型的。訂單處理,預測、業務聯絡等等,是否還停留在Semi Digitalize?特別是資安的風險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連結,其中甚至最簡單的料號管理,就夠採購與IT的流程翻上幾翻了。

當然,數位轉型的範疇如果訂在:混合工作(Hybrid Work、WFH:Work From Home、WFA:Work From Anywhere)、Video Conferance(遠距視訊會議)就是數位轉型,那也無妨,事情就單純多了。這是疫情下的無奈結果,並不是企業的優勢與獨特性,表現出來的是企業的彈性(Flexibility),但數位化的具體效益,是否展現出企業的競爭力或是公司治理的成效?那才是數位化該關注的重點。

數位化絕對要投資,卻不是以投資多寡來定輸贏,是投資激盪出來的經營能力。快速、敏捷(不要誤會了敏捷的意義與價值,「快快做、快快錯、快快改、快快對」的觀念是敏捷最大的誤解)高績效、彈性應變能力,可以從容地應對VUCA的時代,提升經營管理的效率。複雜與不確定的風險時代,穩札穩打已不再是永續經營的保證,彈性與韌性是面對模糊性與與多變性的唯二條件。面對變局不會陷入困境是彈性,處於變動環境下可以從容以對是韌性,當環境回覆時,可以跳得更高、更遠,是韌性的最大表現,而這兩種特性,彈性與韌型的塑造,沒有數位化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就是數位轉型的必然。

當然,WFH/WFA的疫情產物,可以理解資訊科技產業的那種躍躍欲試的驕傲感,以為王子與公主就此進入美滿世界的童話故事,結果呢?數位化既是永續的一環,中長期的IT計畫都付之闕如,如何談數位化轉型?願景、高效、敏捷、彈性、任性、安全不只是公司層面,員工層面的貫穿,才是數位轉型的最大關卡。文化、流程、技術三大領域,缺一不可,也無可談權重,可是這些IT公司,除了技術以外,其他一無是處,如何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