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9, 2018

創新是甚麼?-1

在大陸演講,經常被問到的創新問題,就是"有沒有成功案例!"

在台灣演講,問學員問題,最常碰到就是"一笑置之!"

兩個地方學員反應出來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無關好壞,只是呈現出來的現象,也可以看得出當今兩岸的年輕人,有些基本的差異。也不是說台灣的學員比較含蓄,當然無法就此說大陸的學員比較敢於突破,深入一點探索的話,可能說台灣的年輕人容錯態度上比較保守。

創新的失敗機率很高,如果不是這個特性,創新的價值也不會如此地被推寵。既然失敗機率高,敢不敢嘗試錯誤,可容忍失敗的能力有多大,可能就是決定創新的氛圍。

古人云:捉鷹必須撒兔的道理,抓雞總要撒一把米,問題是這把米撒了後,肚子還能撐多久。那天聽到一家企業的案例。世代交替的過程,公司面臨一個重大改變。二代向老爸請益,畢竟是個全新的經營變革,有太多的不確定。

老東家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決策失敗的話,是不是會一敗塗地,無法回頭?"

少東思索了一下,搖頭說:"還不至於!"

老東家輕描淡寫的說:"那就放手一搏吧!"

這是創新成功與否很關鍵的一個思維。當然也有人會認為,失敗再站起來不就得了。是啊!還站得起來的都不該稱之為失敗,只是沒有成功罷了!

容錯能力跟社會氛圍有很大的關係,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個人觀察了好一陣子,應該可以確定,那就是"小確幸"會扼殺容錯能力。台灣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薪資凍漲的結果,整個社會瀰漫在小確幸的氣氛,也就不太敢冒險。

容錯能力不夠的情況下,平安無事就是福。積極度影響創新意願與能力,"現在也不壞啊!工作難找..."的想法,讓冒險成了奢侈品。沒有冒險精神與積極態度,不想嘗試錯誤,創新可能有,卻大多只是一堆點子罷了!

反觀大陸的年經人,人口多,機會大以外,本身可能就是一無所有開始,失敗了再來一遍,有何不可。這樣的思維下,容錯能力根本不是問題,嘗試失敗的過程,機率就反映出最終的結果!這是優勢嗎?應該是,卻也不見得就是絕對優勢。

大陸的創新環境也開始變調了,獨角獸這個名詞是西方投資者設計來賺錢的工具之一,重賞之下,創新與創業成了連體嬰,也讓創新的精神失真。大陸有好多的創新社群,社群裡聊天室,最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請問有沒有成功案例?,請問有沒有工具....."

每聽到這樣的問題,心裡都會難過一下子,有了成功案例參考,還會有創新嗎?人最脆弱的,可能就是先入為主的特質。世上不可能先知與全能並存的,知的部分必然成為絕對的"事實",無從改變。想要參考案例或是工具的,必會被這些先入為主的東西干擾,了不起只是改良而已,難以突破,更談不上創新。當然,創業的議題則不在話下,是另一個範疇。

萬物如水,之所以擁有形體,是因為被已知的壁圍住,卻從而失去流動的屬性。(創新強調柔軟,個性強調分明)抽掉牆壁的柔軟度與自由度,決定創新能力的高低。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