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11, 2018

參加2018「探索Smart Car技術趨勢與商機」研討會的感想

年一度的車輛零配件展又開始了,今天特別花了一天時間,參加「探索Smart car技術趨勢與商機」的研討會。趨勢與商機應該是台灣企業最喜歡聽的話題,畢竟那是未來的機會所在,果然參加的人不少。

Smart Car到底是怎麼定義的,很好奇,或多或少聽到過一些相關的論壇,很想聽看看有甚麼新鮮玩意,也好給腦袋充電一下。

一整天的活動,內容是很豐富,畢竟是談商機,而且也是請廠商(Player)來談,置入性行銷難免,只是觸及的議題,倒是有些地方值得談談。

今天的話題,幾乎一面倒地傾向自動駕駛(Autonomous)的議題上,好像Autonomous 就是 Smart Car的代名詞,這點倒是出乎自己的預料。Smart Car的議題,應該不只是自動駕駛的範圍吧!涵蓋面更廣、更大才對啊!後來想想,以供應鏈的技術來看,無可厚非,畢竟這些與談者,都是供應鏈上解決方案的提供廠商,從這個角度切入也是有道理。

既然談自動駕駛,免不了會談到最近UBER測試的無人駕駛發生事故的新聞。主談人雖然從對後續發展自動駕駛的衝擊出發?談到自動駕駛未來的勝者又會是誰?自動駕駛的必然性等等議題….。莫衷一是,比較讓自己感興趣的是,當汽車真的走到自動駕駛的時候,過程會有甚麼變革?變革會有多大?以這個議題來思考,畢竟是未來的趨勢,商機不就在此嗎?

技術的內容就不在此班門弄斧,只是一個研討會,要說能吸收多少,也太自大了些吧!不如留給有興趣的人,自己去發掘。倒是有些商業模式改變的看法,可以拿出來談談。簡單把今天聽到的有關變化與商機的部份整理一下,請看官多多指教。

目前對自動駕駛的定義,分為幾個層次,從水準(Level 1)到水準(Level 5),五個階段。簡單定義如下:

Level 1:簡單的駕駛支援,如倒車雷達、胎壓偵測、盲點偵測等等。Hand  or Foot off

Level 2:部份自動駕駛,如:緊急自動剎車、自動停車等等。Hand and Foot off。。

Level 3:有條件的自動駕駛,但主要操控權還是在人的身上。Eye off

Level 4:無人駕駛,高度由系統操控。Mind off

Level 5:完全的自動駕駛,系統取代人。

如果以這樣的定義來看,UBER的測試車子應該是Level 3Level 4的層次,也就是決策權還是在人與系統間的移轉。L3的話由系統向人會報周遭的狀況,由駕駛來做決定;L4的話,則完全由系統主導,這樣衍生出來的問題就是,責任歸屬該如何判斷?

當然,這個案例還在調查中,不便猜測其結果,但衍生的幾個議題,可能會影響未來自動駕駛的發展方向,那就是:

一、        自動駕駛能夠改變汽車的可靠性問題嗎?最近幾年,汽車產業最痛苦的莫過於Recall事件頻傳,大小廠不限,為何?雖說每年有125萬人(2016年數據)死於交通事故,推寵自動駕駛的企業,好像都把事故的責任推給人為疏失了。沒有錯,人的因素很複雜,機器比人理性多了,但如果Recall的問題沒有被有效的改善,又有誰敢說,事故不是因為車子的可靠性造成的?第一個問題是:AI也好,自動駕駛也好,可以改變可靠性的問題嗎?

二、        AI到底是個甚麼東西,只要一提到AI,很多人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莫名,似乎AI就是救世主,可以解決所有的一切。姑且不問AI的設計者的思維,只要是人設計的東西,就不可能超越人的智力,那人做不到的事情,有了AI就做得到了嗎?

三、        回到原點,最近十幾年來汽車產業Recall件數特別多,無非是汽車電子化比率提升的緣故。消費性電子與IT產業的可靠性水準之低,是大家公認的事實。IT產業就像是個養尊處優的公主,在城堡內萬事OK,一旦踏出城堡,立即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消費性電子不知道汽車受環境變化的影響有多大。使用環境與壽命,在快速世代更迭與正常使用條件下,電子產品的可靠性不是重點。汽車產業,必須接受環境、氣候與壽命的考驗,無法放在同一水平上來對比的。慶幸AEC-Q104的汽車電子可靠性測試標準總算出爐,應該可以看到改善的契機吧!

有人提到,每天汽車事故有那麼多人死亡,自動駕駛只出現一例,不成比例,被放大了!可能,但如果以每年125萬人死於事故中,比率大概就是一百多個PPM(百萬分之一);反觀自動駕駛的測試,全世界有多少輛車子在測試?以這個比率來算的話,還是高了許多。

其實這樣的對比沒有意義,畢竟是橘子與蘋果的比較,反倒是從自動駕駛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商機比較有意義。

自動駕駛,應該毋庸置疑的,是必然的趨勢,只是時間的問題。對於自動駕駛有兩派觀點,一派是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主要的做法是把傳統的汽車加上電腦與感知器、照相機、甚至AI,由系統取代人類的駕駛行為;

另一派的觀點是非汽車製造商,以GoogleUBERAmazon等等公司為主流,其觀點是在電腦上面加上四個輪子,就是自動駕駛汽車。到底哪派觀點佔上風?很難說,只是這也讓我們看到第一性原則又出現了。

汽車產業跳不開百年來的製車工藝,汽車的定義似乎就是現在的樣子,無可改變。新的一派是以電腦為中心,汽車的基本元素(四個輪子)加上去,就是一輛未來汽車。比較沒有包袱,卻還是被第一性原則綁架,為何車子一定要有四個輪胎?不管怎麼說,目前似乎是傳統派的占上風,未來如何,就未必可知了,這是一場產業革命。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這些,是一旦進入自動駕駛的時代,會有甚麼變革?那些東西會消失?那些會改變?又會出現甚麼新的東西?

個人整理了一張表,請諸位先進,不吝指教。

領域

可能會消失

可能會改變

可能會出現

汽車產業

汽車業業務員

汽車設計

新的商業模式

生活型態

找停車位 購車行為

汽車擁有觀念

汽車捷運化

用車觀念

停車場

買車必要性

全面共享汽車

交通治理

交通警察

交通號誌

肇事責任鑑定


速度限制

道路設計

無車線道路設計


違規停車/拖車服務



用車相關

加油站

用車成本

充電站

用車習慣

計程車產業

叫車秘書

汽車廠UBER化

工作環境

固定辦公室

工作方式

行動辦公室

汽車監理

駕照考試/駕照

道安守則、法規


成本相關

牌照稅



責任分擔

汽車保險業務員

汽車保險業務


技術相關

駕訓中心



產業改變

汽車廠客服部

定期保養



傳統保養廠



供應關係

方向盤製造商


操控螢幕


汽車鑰匙製造商


Block chain Key

職業範圍

專業司機


Call center


代駕服務



這些變化可能還無法完全涵蓋,至少這些改變難以避免。眾所周知,一般買車有為了方便而購車的、為了安全選廠牌的、為了身份買保險的、為了炫耀玩車的….不一而足,也因此衍伸出目前的生活型態。

當車子可以自動駕駛,法律一定會修改,到時候人駕駛車子反而成了犯法的行為,結果,首當其衝的是職業駕駛的飯碗不保了。喜歡玩車的人,失去玩車的快感,買車的意願不見了。如果買了車子,停車場的服務就不只是停車而已,還必須有充電的功能,很多麻煩事,倒不如不買車,反正有UBER這樣的公司存在的話,分享經濟讓買車的意願也降低了。

這時的UBER不再是分享車子與司機,只剩下分享車子的剩餘時間,買車子等於買輛賺錢機器一樣,車廠乾脆跳下來做交通服務的生意,成了類似UBER的服務廠,可以滿足對廠牌有所喜好的使用者,這又是另一種用車型態。

因為沒有司機的存在,汽車保險到底是買人的保險?還是車?還是車主?將來法律界定出事時,是車廠的責任?還是車子的擁有者?可能又是一些變化。還有自動駕駛的車子,根本就不需要方向盤與鑰匙,一切都電子化了,這些供應鏈的廠商,應該準備轉型了吧!

當然自動駕駛的變化還不只這些,技術面的問題還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可靠性問題外,軟體開發工程師的養成、資訊安全、雲端服務、個人資訊公開、隱私權等等,商機無限,問題也不少。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