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y. 4, 2018

底蘊無法速成

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林來瘋"?當初林書豪旋風,席捲了美國職籃界,也瘋迷華人世界。難得在低迷的職籃業態中,看到一股清流,甚至有人建議把林書豪封為籃球金童(這是多大的榮譽啊!)當時有個球隊的總教練說了一句話:"美國職籃是個百年的組織,怎可能由18場的球賽來下定論?"果然一段時間過去後,林書豪似乎再也找不回那份手感,一直到今天,載浮載沉的.....

企業經營不也像美國職籃,明星會在一段時間出現,如企業經營者,也總是要退出的。各種因素都有,重點是,職籃不會因為某個球星消失而沒落,只因為職籃有能力培養更好的明星,所以不怕明星消失.....

企業經營不也該如此?接班永遠都是百年的議題,誰也改變不了,只能決定讓企業百年或是消失而已。"消失"不是經營者的選項,既然如此,培育才是唯一.....

學鋼琴的人都知道,能夠彈奏一手曲子是要花點功夫,可以用很多種方法達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背譜,慢慢地彈,彈到熟練為止。這樣的學習方式,可能把這首曲子彈得很棒,一旦換了另一首曲子,又要重來,是典型的土法煉鋼。另一種方法是從基礎的指法開始練習(從鋼琴學習聖經-拜耳101),照著五線譜從基礎慢慢練,最後可能會先背幾首曲子,把這些曲子練熟了,再繼續練新的。這種方法在初期基礎練習時很辛苦,一旦基礎有了,當要繼續練新的曲子時,很快就能上手,因為基礎功札實。

學習過程,要達到超凡境界,拆解、轉化、淬鍊三個階段是必要的程序。學到一樣東西,如果沒有轉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那只是常識而已,難以成為智慧。要成為智慧,必須從拆解過程,轉化成自己的東西,這就是學習理論中的學習移轉。背譜的人難以掌握拆解的過程帶來的所以然,只是學到一個模式,侷限在背誦範圍。這就如教育訓練,只想要學案例,從案例來複製模式的學習,當情境轉個彎後,就不知所措了,這就是學習無用論的理由之一。是這樣子的嗎?當然不!

從技巧開始學習,傳統的師徒制是最典型的模式,要讓技巧真正能夠轉化到淬鍊,三年六個月是必要的程序。這三年六個月,是師傅把畢身功夫,經過拆解、轉化、淬鍊後,整理出來的智慧。會依學習的不同階段給於正確的知識,所以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卻是一套完整的系統學習。

互聯網讓三年六個月成了一千零一夜,一夜致富才是王道的錯誤觀念,是受到一堆只談結果的誤導。Amazon的成功,是蹲了將近十年工夫;賈伯斯的成功,又豈是幾年功夫得以說明的;阿里巴巴的出現,相信馬雲有多少的辛酸史不想讓人知道.....當互聯網窮得只剩下眼前的成功與失敗時,年輕人的學習觀點受到嚴重的誤導,又是另一個學習無用論的理由出現了!

學鋼琴一開始就是那本聖經(拜耳101),是要成為鋼琴大師的基礎功。坊間對大師的稱謂,有幾個層次,從學徒、彈奏師、鋼琴手(匠)到鋼琴師,都有不同的條件與層次。會彈,背了幾首曲子,可以參加比賽的,那是學徒。有人會覺得會背誦的不是比較厲害嗎?背誦局限於過去的記憶,對於新的接受度是未來的,所以能夠看譜彈琴的,基本上琴藝的發揮空間,都要比背譜來得寬廣。同理,考上PMP沒甚麼,主要是因為考試用的是記憶,別人幫你整理好的標準答案,但每個專案都是未來型的,要用過去型的記憶來處理,沒有經過轉化的過程,失敗是必然的,而不是機率的問題而已,這也是推動PMP考照的企管公司的盲點。要以過去的經驗,指導現在的學生,處理未來的問題,只能說一聲:商機好大啊!

會彈奏,到會彈出作曲者的心境,那才是師級的條件。經過不斷的淬煉,衍伸出獨特的風格,甚至超越原作對曲子的詮釋,這才能稱之為鋼琴師。學習也是如此,拿著老師的講義,拼命地背誦與找案例,那是唯一可以區隔與老師不一樣的地方。用對了還好,可惜,很多半桶子的學徒顧問,沒有基礎功,只是東施效顰,四不像讓客戶藍色香菇!唉!又是一個訓練無用論的理由出現了!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