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Jun. 21, 2018

Back to the basic-黃金圈暢銷書奇蹟

好一陣子都被一個議題絆住,企業教育訓練的意義為何?滿足預算?還是滿足願景戰略的需求?是為了應付學員需求?還是為了企業發展的經營需求?.....這是個大哉問的議題,卻沒有那麼複雜,複雜的是經營者對於教育訓練的真義不清楚。

最近幫忙幾個企業做了內部培訓,沒想到學員中有幾位處長級的高階主管,與另一家企業的總經理,都是20多年前的學生。聊到20多年前上的課,這些學員感觸很深的提到,20多年前上課的內容,記憶猶新,並沒有隨著時代改變而失效,還是現實業務推動上有效的手段。反倒覺得現在的企業內教育訓練,太多的花俏與追新,反倒讓教育訓練失焦。

感激學員的肯定,學習最忌諱的就是囫圇吞棗(行動學習的錯誤解讀)。沒有系統化的學習,只是複製範例的手法,碰到雷同的案子,可能會有點效果;一旦碰到不同的情境,結果往往就是另一個失敗。在線性化的90年代,過去的經驗對於未來的目標貢獻,有其延續性:身處在非線性的21世紀,環境變化是斷層與跳躍的,這樣的問題就更加的明顯。經驗不再是重點,創新是唯一的,因為未來發展模式是破壞性的創新,這時依靠的不是應用技巧,而是基礎功的札實與否,也就是原理原則。

只要把原理原則弄懂了,一通百通,放諸四海皆準。反之,花俏的手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與工具的改變而失去舞台,形成追新一族。最近坊間熱門的"設計思維"、"服務設計思維",這些流行的商品設計方法,仔細看看TQM談的商品企劃,與QFD的設計精神,其實都涵蓋在內了,只是手段上更契合當代的工具運用,更精準與有效,精神不變。

那天到書局,看到書架幾個熟悉的字眼--Why & What,顛覆思維,從Why問起....腦海中浮現幾個疑問,這些不就是TQM的基本思路嗎?是TQM回來了嗎?好奇的多喵了一眼,原來是談黃金圈-"具啟發的領導力"一書,是最近的暢銷書之一,看來企業對於特效藥的需求還是樂此不疲啊!

SimonSinek這位學者多年前,在TED演講-"具啟發性領導力",很受好評。演講中提出一個黃金圈(Golden Circle)的概念,主要是談Why、What、How的邏輯關係。演講很受歡迎,詢問者不斷,既然這麼多人有需要,乾脆出書吧!就是這本書的由來。出版後,很快的衝破五千萬冊的銷量,吸睛!

東西好沒話說,相對的行銷手法也不是省油的燈,現代的社會,只要提出"顛覆"、"斜槓"、"創新"...等等字眼,就是有一堆想要一步登天的人會追粉。黃金圈的理論與其說是Sinek先生的創舉,應該說是他把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給了更有效的詮釋與應用。

80年代是TQM的全盛期,品質讓日本風光不可一世。90年代受到IT產業與莫爾定律的影響下,追求速度與追求品質的平衡感,出現了一些矛盾,最後是速度取勝,品質退到一個理念性的詮釋而已,只見到富麗堂皇的文件體系,ISO組織到了2012年改版過程,內部爭議不斷,一股強大的聲音點出ISO創造了一套讓企業學會說謊的體系。結果吵到2015年不得不改版,出現了ISO-9000-2015的新版本。改變很大,其中之一就是消除了系統化的條文,也就是品質保證不需要華麗的文件體系,流程才是重點。

當今電子產業的不品質,與汽車產業的Recall件數的大幅提升,讓人感嘆,有一種看不到產品與服務的真正品質。相信懂品質的人,對於微軟OS以及IT產品的品質,應該有一股"唉!不提也罷"的感嘆吧!

TQM的精隨在於目的與手段,這也是Sinek先生黃金圈所提到的Why & What。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