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Jun. 21, 2018

問Why的重要

黃金圈的概念是以三個同心圓來說明,這三個同心圓代表我們處事的三個層次。最內層的是核心,目的層次,屬Why的層次;最外層的是手段,做甚麼,以What來代表,中間層是如何處理,是執行戰術的範圍,How。一般人大概都知道自己在在做些甚麼(What),如上班,工作,整理報告...等等,這部份大概不是問題,屬於最表面的層次,也就是知道Do What。

但為何要上班?為何要整理報告,為何要做這件事?.....目的,就很少人知道了。常聽到主管交代任務,往往就是指示工作,其他的甚麼也沒交代。中國人一般也不太會主動確認任務目的,結果就是揣摩上意,或是聽命行事而已,出現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現象。

為何而戰是方向與理念,Do the right thing!少了這個理念支撐,就只是做,有沒有價值反倒不是重點。從Why出發,充分理解任務目標,再來尋求解方,很多的工作(What)是可以調整的。

中間的圈(how),知道的人相對少了許多,如何做好(How to),可能就不見得都知道。蕭規曹隨,經驗法則就成了常用的方法。至於會知道為何做這些事(會問Why),為何如此做的人,可能就不多了,這也是沒效率或是高社會成本的主因之一。

凡事從Why問起,為何需要?為何而戰,問清楚後,目的明確,任務清楚,再以What來問,要達成任務目標,有甚麼手段可使。以What來帶出手段。少了這個程序,只是咬著What不放,就會出現為管理而管理的的怪現象。最後要達成What,必須如何做(How),就是行動計畫的領域了。

現實社會,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消費或購賣的過程,有些不很令人滿意的事情發生。向提供者提出質疑,往往得到回答是:"這是我們單位的規定!"一句話就打住了,也不管結果如此,心裡一定會罵,為管理而管理...這就是只關注What的問題。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