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9, 2020

向自然學習讓組織不敗的方法

探索企業的興衰與教育訓練(2011/5/18)

常聽人家說,景氣不好的時候,才能看出企業經營的實力。這句話聽起來稀鬆平常,其實隱藏著很多的管理內涵。看熱鬧的人把這句話當作茶餘飯後,結果論的觀點來待之。如果仔細研究一下,這裡面充滿著組織「持續改善」與「習慣惰性」的物理特性。

永續路迢迢,但環境變化卻不是那麼的安定,有起有落是經營常態,能夠在逆境中,力爭上游;在順境中持盈保泰,是經營智慧的最高境界。順境容易使人安逸,很多的警覺性消失於無形而不自知,一旦碰到逆境,就原形畢露,很多企業就此終結經營。

企業經營要很高的智慧來操作,個人觀察了很多的現象後,發覺到長青企業的共同特色之一就是「企業像個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的基本概念就是「平衡」兩個字,有進有出,有生有死,互相依存,共榮共存.....相對的,生態也意味著「多樣性」,「同質化」的結果,組織一片沉默,等於養了一群機器人,何來戰力可言。

人員「有進有出」,「產品有生有死」,專業機能互補,與客戶、供應商與員工形成共榮共存的鐵三角,這就是組織永續的必要條件。然大部分的組織卻不是這樣,處於順境時,一切都可以談,卻容易恃寵而驕,結果慢慢的失去那份該有的生態,形成了一種攀龍附鳳的關係導向生態(諸位有沒有發現,很多的大樹,最後都被一些攀附在樹身上的藤子或雜木纏住,最後慢慢的邁向衰亡,因為那些攀附在上的,只就是想要它的養份而已。這樣的場景,是否也長出現於企業內部?只要喜歡聽好話,喜歡結黨營私的老主管,最後就是組織衰亡的幫兇!)。一旦面臨逆境,所有弊態顯現,只好採取激烈手段來遏制內部不良問題的擴散。

早期企業還有一點社會責任,了不起就是採取人事凍結、遇缺不補的做法,以度小月的心情來應付。現在的企業則不一樣了,變聰明了,都以無薪假來對應。看似聰明,其實隱藏著多少的無形成本卻不自知,是一種飲鴆止渴的做法。

暫且不要說別的,台灣企業員工的生產力低,難道是員工素質差?還是不夠努力?都不是,是因為企業沒有充份發揮員工的能力,把人才當奴才用的結果,只買到員工的時間與體力,與時薪制其實沒有兩樣。在無薪假期間,企業不可能幫員工訓練,加上員工心情不穩,兩種因素相乘效果,效率損失難以估算。表面上數字好看,那只是糖衣,鴕鳥心態的經營。

為何組織要如生態環境?有進有出。一個生態環境,如果只有進沒有出,慢慢的老樹佔據所有的陽光,底下的種子就無法發芽,絕對不利於平衡發展,因為老的畢竟基因已見疲態,需要新的血輪來維持,以保持其必要的活力。為何森林都會在一段時間就來一場大火,主要是讓大樹燒光,讓埋在地底下的種子發芽,這就跟企業一段時間就會受到環境的衝擊,必須來個變革活動,讓新血活化組織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次既使景氣再差,每年固定補充一些心血是必要的經營條件,其意義有幾點。第一,有新人進來才能夠讓招募的相關系統有練刀的機會,否則一段時間後,連教育訓練怎麼辦都忘記了,那企業如何會有生產力?其次有新血進來,可以讓組織的活力與觀念有一些新的刺激,就像池水一樣,沒有活水流入的話,一定死氣沉沉,早晚會發臭的。

再來,有新的人員進來,人員的分布才不致於有斷層的現象發生。組織斷層往往都在此環境下形成的,斷層一旦發生,很多組織的怪現象就無法避免,老的員工不願意、也不敢教,年輕的只能在嘗試錯誤中摸索,浪費青春與組織資源,結果形成M型化組織,就眼見一步步邁入老化。定期的招募一些新人,讓老人退休,新人接棒,有進有出,既可維持經驗傳承,又可活絡組織的細胞,才是永續的必要條件。否則都到了七八十歲的人了,卻還是無法放下經營棒子,那是幸或是不幸?

今天下午到中國信託存款,同時也想把手頭的一點人民幣兌換,抽了號碼牌,有點複雜,設計了一堆的東西,也不知道是為誰的方便而設的。到樓上,有八個櫃台,結果大廳坐滿著等候的人,卻只有四個櫃台在辦事情。(明天我把相片傳上來給諸君瞧瞧)好不容易大約等了將近十五分鐘(抽號碼牌時顯示要等六位),告知要存款與兌換人民幣,沒想到一句:『廖先生,兌換人民幣要另外抽號碼牌,要不要先下去幫你抽個號碼?』那意味著先存完款,再下去匯兌,匯兌完後又要再抽號碼牌再一次存款,這就是服務業。

聽起來似乎是很好的服務,卻是最糟糕的服務,辦個業務要讓客戶東跑西跑的,還要設計一堆的號碼讓客戶疲於奔命,這就是號稱We are family的中國信託?讓自己很懷疑,中國信託的精神已死了嗎?辜先生如果知道的話,不知做何感想,還是.....本來就希望如此!!!

個人的觀察,中國信託開始改變是從企業再造後開始,停頓了的系統運作,讓管理成了急就章,就只強調短效,與理念漸行漸遠,這就是少了生態的企業。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