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4, 2020

為何要推展有機?

鋸箭法的可怕II

        昨天的景氣信號問題還沒解決,立即又來一個有機農作物的問題,台灣的天空其實還蠻熱鬧的。農委會最近想要把有機農作物的含農藥成分,放寬到5%以內的話可以接受,不知道這又是哪門子的邏輯?

        何謂有機農作物?不用化學肥料、不用農藥,利用有機肥料的方式種植出來的農作物,稱之有機農作物(其實這個定義是有問題的,真正有機農業的主要目標是生物多樣化,不是這種有沒有化學品殘留的問題…)。如果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農委會的這個政策又從何而來?本來有機農作物就不可能含有農藥成分才對的,卻要放寬到可以含有5%以下的農藥殘留(農委會專家的論點是自然環境本來就會有一些化學成分的含量,無法避免,那不免又要請教一句話:如果大自然的農藥成分如此之高,台灣人的身體可以世界第一囉)。這是否意味著有機農作物也是以農藥來殺病蟲害的方法來種植的。如果是的話,那還能稱為有機農作物嗎?又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官員。

        農委會的理由是因為台灣有很多有機農場,其實不適合有機栽培,病蟲害很嚴重,所以農民叫苦連天,希望能夠用農藥來殺蟲。看似成理,其實問題重重,又是一個鋸箭法的問題解決方式。這個問題透露出甚麼樣的訊息呢?我們不仿來談談。

        1. 有機農作物之所以讓消費者願意以更高的價格來消費,就是因為自然、安全。台灣的農民在濫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情況下,讓消費者沒有信心,所以才會轉向消費有機農作物。結果今天連有機農作物都要以農藥來除蟲害,這還能歸類於有機農作物嗎?消費者還能安心的享用有機農作物嗎?

        2. 農藥殘留5%以下可以放行,農委會的官員是否以為只要5%以下的農藥,對人體無害?不知農委會願不願意保證?如果不敢保證,哪為何能夠接受這個標準?

        3. 其實這個案子很簡單,如果農民一定要用農藥才能種植,那就不要用有機農作物的名稱就好了,何必大費周章?顯然農民有偷雞摸狗的意圖,明明已不是有機農作物了(因為用了農藥,實質上就不是有機農作物),卻還想要掛個有機農作物的名稱,賣個好價錢。台灣老百姓好命苦啊!居然農委會官員與農民聯合詐騙,這是否有公然詐欺的嫌疑?

        4. 農民認為病蟲害多,那是否因為土壤遭破壞,或是種植不得其法所致?如果土壤的因素,或是技術問題,農委會不就應該以其專業能力,協助農民解決問題嗎?結果是一招高超的劍法把箭頭砍掉,大聲喊著:箭已消失了,問題解決了!

        5. 這件事情存在更深層次的問題,台灣人在百般無奈之下,自求多福,所以在農藥殘留問題無法解決,政府官員又無能力處理之下,當市場出現有機農作物的產品時,都寧願花多一點錢,買個安心。結果卻引起一些農民掛羊頭賣狗肉,以非有機栽培的農作物來冒充有機農作物,在市場上賺取不義之財。透露出整個社會的不正心態。政府無能、農民取巧、百姓遭殃,如果5%農藥含量吃出人命時,那農委會官員是否負責到底?否則要他們幹嗎?

        6. 其實台灣很多地方已不適合有機栽培了,加上過度強調有機,與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甚至很多種植有機農作物的人都還不清楚自己的東西是否真的有機,卻在需求殷切的市場引導下,昧著良心做生意,這才是根本的問題。

        農委會官員不知道其存在的價值是協助農民解決問題,還是踢皮球?果賤傷農(如最近的高麗菜事件),果貴傷民(每遇颱風或大雨,老百姓就要勒緊褲帶),農委會在哪裡?一個無能的政府,居然讓一堆最優秀的公務員都成了應聲蟲,台灣人的悲哀。

        想到法國葡萄農為了應付10年後溫室效應可能帶來的衝擊,早在幾年前就已著手土壤有機改良的研發,希望用技術來克服自然受到破壞所帶來的危機:而台灣官員對於有機農作物的無知,卻以讓農作物中農藥殘餘量不超過5%就可以銷售的決策,來掩飾其能力不足的窘態,而真正受害的卻是老百姓,您說這樣的管理品質,我們該繳稅嗎?

有機農作物的目的是讓生物多樣化。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