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14, 2020

無薪假是品質意識的一種表現

從品質意識談企業社會責任

今天早上聽到一些消息,其中最讓人難過的一件事,就是很多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員工已經出現了實際領到的薪水,低於勞基法規定的最低基本勞工薪資。在不景氣的時候,對這些科技新貴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有前途茫茫之嘆。

記得台積電剛開始實施無薪假的時候(應該是此波的第一家企業),很多媒體都稱讚台積電的做法,也都為這些員工高興,連New98電台的陳鳳馨小姐還大肆的稱讚企業,以為雖然薪水減少了,但沒有被裁員也算是保住一份工作。這件事情潛藏著好多的經營理念與社會責任的問題,這樣的一個表面看似對員工不錯的措施,其實是對員工不利。問題出在哪?這裡面透露了甚麼信息?值得我們花一點篇幅來談論?

一個企業當開始以無薪假的名義來降低人事成本的時候,就代表這個企業已失去了經營理念與社會責任。原因何在?沒有那麼多訂單,工作量大幅減少,員工自然多出來了,當然要處理啊!聽起來富麗堂皇,卻隱藏這好多的經營品質的問題,以下就來談談無薪假的問題。

為何企業要用無薪假而不是直接遣散?理由無他,遣散要立即支付一筆遣散費,企業不想要負擔此筆費用;其次雖然現在沒有訂單,但景氣總會有再回來的一天,屆時要再找員工,舊的員工可能已再就業了,既使還願意回來,恐怕忠誠度會有問題,新的員工的成熟度也是必須擔心的事;在失業率高漲的時候,打出無薪假,一來看似很有社會責任,二來又會得到政府的獎賞;三來員工一開始也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還會感激公司的體諒。如此多的好處,何樂而不為?

結果狐狸尾巴慢慢露了出來,休五上一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很多的勞工才猛然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事態嚴重。無薪假對員工的問題有多大,因為沒有被遣散,所以沒有遣散費可領;二來因為還沒離職,所以既使有機會也不能夠換跑道,因為那就代表要離職;三者,公司要休幾天,沒有人可以說得準,所以勞工一下子間成了時薪收入者,與論件計酬又有何異?但重點是如果是時薪制的話,還可以到處打打工,賺零工,但現在卻不行,因為還是企業的員工,員工是不能在外面兼差的。

那天還聽到一位朋友,在公共場合說道,老闆只告訴他,要共體時艱,雖然是無薪假,但還是希望能來公司。這樣的情形不是恐嚇與壓榨還算甚麼?

這些號稱高科技產業,從來沒有想過如何持盈保泰,把一些因為稅制上少繳的稅金,全部發給了股東,卻從不思考有一天企業需要額外子彈的時候該如何。這種阿公店的思維(用公家的,賺錢賺給自己),碰到景氣差的時候,還要政府給奶水,這樣的社會責任如何談得出口?(台積電一年繳稅金額才多少?張董事長最近才有感而發,道出電子產業太沒有社會責任了,但問題是一個人出來講話,社會價值光環都聚集在他一人身上,台積電的繳稅是否有改變?答案如何,看倌請自參)

經營者如果不敢辭退勞工,那就代表勞工對企業的價值是存在的。如果請教企業主,員工是『資產』還是『負債』?大概所有的老闆都會說是『資產』!如果員工是『資產』,那為何一碰到企業有狀況的時候,第一個受傷害的就是員工?老闆把員工當負債的為多,總以為是公司發薪水,從不想到員工是自己賺新水。資產是要多投資,負債則是越少越好。

其實企業遣散員工不是壞事,也不是不對,因為公司雇用員工,本來就是雇用其附加價值,而不是賣個人情,各取所需。問題是企業主平常不會逼員工效率,讓員工習慣於安逸的環境,等到經營上面臨危機時,再來怪員工,那就有爭議了。如果能夠讓雇主與勞工都能以價值的觀念來互動,相信台灣的生產力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可惜台灣人太努力了,卻太沒效率。(台灣的經濟成果,很大的成份是犧牲勞動力得來的)

企業主用無薪假的方式只是想投機取巧,真正聰明的企業主,或許利用一點資源在此一時刻,全面的來個去蕪存青,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昧的用只對企業有利,卻不管員工生活的方式來應付危機,那企業早晚有一天會消失的。

誰說台灣企業沒創意,無薪假休五做一,但希望休假期間來公司,這不是最高的創意還是甚麼?國外的企業絕對不會想到這麼漂亮的方法。美其名自動自發,其實只是取巧,不足為取。此時的企業經營,創意與經營的本質,社會責任就凸顯其價值。這些東西彙總而言,其實就是企業經營的品質意識。

對於科技新貴而言,或許以下的話不中聽,但卻是良藥苦口,建議思考一下。以往在高科技就是努力打拼得來的觀念,讓科技新貴得到了一份看似不錯的收入(對台灣整體平均水準而言是好的,但在與亞洲四小龍來比則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卻把生活與身體都賠了下去(時間與身體)。此波不景氣,或許是個省思的切口,台灣人太努力了,相對的卻沒有效率,所以才拿不到合理的薪水。總以時間來看收入,其實做同樣的事,用的時間少,是否才是價值所在。不要忘了,賺錢不是目的,生活才是追求的重點。那為何要花那麼長的時間在工作上?就是沒有效率,只因為老闆喜歡員工把時間都給公司。

每次聽到力晶半導體黃董事長的演講,都會有一種不勝吁噓之嘆。黃董事長每次都會說:『力晶的成本已經是世上最便宜的,技術也是超越日本。』如果成本可以做到最低,技術也是一流的,但公司還是不賺錢,那是否意味著這個產業根本不值得經營,或是經營的品質太差了!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