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y. 16, 2021

此地無銀-COVID-19 2.0的出現是必然

2021-5-16

昨天(2021-5-15),對台灣人來說,是個無情的衝擊。雙北(嚴格講應該說是全台)進入三級防疫警戒。對世界上羨慕台灣防疫成功的國家來說,有點愕然,無形中被打了一記燜棍,始料未及。

「台灣不是防疫模範生嗎?有個時鐘在啊?」的印象,一直是國為媒體喜歡報導的題材,卻出現這樣的轉變,讓全世界譁然,為何?數據還是很不錯,防疫指揮中心為何如此的緊張與害怕?是否有什麼無可告知的問題嗎?

一天內社區感染出現180件,而且還沒找到傳染鏈...

前幾天,才幾個案例出現,台灣股市連續跌了一千多點,一天之內上下震盪一千四百多點的紀錄,能說是偶然嗎?老百姓都還沒回過神來,為何會出現股災?快樂神遊的星期六,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突如其來的宣佈雙北進入三級防疫,雖說慢了半拍,還是讓很多人錯愕,為何?

理由是前一天出現180個案確診,但這還是世界上最好的數據啊?為何如此緊張?還特意挑選星期六發佈?是不是有其他考量?這些是老百姓百思莫解的疑點所在。

本來口口聲聲防疫物資供應無虞,以前口罩缺貨是因為被限制國家隊才能銷售,有產能無通路,所以買不到(國家統包),現在理應沒有這樣的疑慮了。其他民生物資也是一樣,蘇貞昌院長掛保證,沒有供應問題,結果才半天時間不到,全台灣民眾搶購物資,經濟部還出面規定,方便麵與衛生紙只能買兩盒~~~

口口聲聲物資沒問題,為何限購?是老百姓恐慌性消費?還是政府隱瞞了很多事?~~~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疑慮,恐怕一時間難以解決,台灣人的心靈脆弱與缺乏自信的問題顯露無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沒那麼複雜,複雜的是問題後面的問題-QBQ~~~

前幾天整個台灣根本沒有人在乎,對於COVID-19,台灣人一直都很驕傲,沈醉在「防疫優等生」的氣氛中,報復性旅遊、消費,幾乎都把疫情拋開在九霄雲外了。才幾天下來,零星幾個疫情,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卻在一個突如其來的新聞發佈會中,防疫指揮中心特意選擇星期六發佈,雙北啟動三級防疫,又是什麼道理?

真的就是因為一天出現180個確診案例的因素嗎?個人的看法保留。從一開始疫情的處理,台灣採取的是圍堵政策。任何圍堵政策,看似有效,卻屬於消極的防疫,病毒本身並沒有被有效處理,只是把病毒關起來,疫情沒有消失的。(就像把一個小孩一出生就放在潔淨室,長大後,這個小孩一定無法適應外面環境的,到處都是細俊就會讓個體本身無法承受。)

任何一個疏忽,缺口一旦被衝破,圍堵的代價就更突顯,因為生活圈與人們對於病毒的共生性幾乎沒有,須知病毒並非有意要剝奪人命,只是想要找個宿主,卻因為互相的了解不夠(抗體),出現身體過度對抗的情形,而剝奪了准宿主的生命(宿主生命消失,病毒也跟著消失,所以病毒也是不斷地在調整與宿主共存的條件,就是病毒株的變化)。

要不就是疫苗,要不就是累積抗體或是免疫力,消極的圍堵只是暫時隔絕,隨時都會再現問題的。

這種現象與管理是一致的。組織管理碰到問題,很多組織會採取圍堵的政策,結果只是把問題圍堵在一個黑暗的地方,反而練就更高的破壞能力。一旦體質轉弱,或是有其他的因素出現,問題再次暴法,結果一定更嚴重。

積極作為才是根本解決之道,當初台灣人笑美國人。現在美國人回頭來看台灣的防疫,美國人想要過正常生活的想法(積極生活觀,拜登已宣布,只要打疫苗,就可以過正常生活,不用戴口罩),台灣人卻只想一輩子戴口罩的念頭(消極躲災難,還是一直強調戴口罩,不管疫情是否過去)似乎難以有交集。美國人認為台灣防疫沒有進化的看法,就是因為以前的圍堵做法,讓這些事情不能被討論,(任何人都不能違逆防疫指揮中心的意志,往往一句「到底誰是專家?」就把任何建設性的建議給抹煞掉,這次不也是如此才會拖到一發不可收拾?

當然,台灣人人心惶惶都與信心不足有關,而信心不足又是被教育引導到凡事躲避、不碰為要。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杯弓蛇影的現象就出現了。日本媒體報導台灣很厲害,能夠在一個命令下,整條街人都不見了。這是日本人不知道台灣人的習性,也是台灣人幾百年來活下來的一種本能,奴性。不積極的追逐生活目標(與最近商周的專欄報導的一樣,台灣沒有品質的消費,讓生活一直活在底層結構的內容一致。這也是政府教育的目標,教育出沒有頭腦的老百姓最好管。)台北街頭比過年還安靜的場景,可以維持好幾天吧!畢竟中國人思維-「好死不如賴活著」,加上「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消極態度,忍著不出門保平安(其實不見得)的想法應該不會那麼快消除。

從一開始以來,防疫指揮中心似乎沒有讓疫情停頓的想法,只看到消極的圍堵,並沒看到積極防疫的做法,是不是有什麼內幕消息?對執政當局有什麼方便的地方?可能非你我老百姓看得懂的,但防疫的資訊透明度與資訊平衡,可能全台灣的老百姓都輸了。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