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4, 2020

組裝不需要技術的

微利卻不知為何-IV(智慧財產權產值逆差的原因)寫於2013/1/25

張忠謀董事長帶著抱怨的口吻,提到宏碁的王振堂(大概認為做PC哪需要科技!)與宏達電的周永明沒有參加全國科技會議(也證明該公司也知道不需要啦!),是有不以為然的味道,張董事長大概沒想過,這兩家公司根本不需要科技,只要懂得組裝與系統整合技術就夠了,參加那種會議只是浪費經營者的寶貴時間。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可怕也在此,台灣企業經營者會花錢幫員工辦訓,卻捨不得花時間讓自己與外界接軌,結果就是坐井觀天,越陷越深。這些NB大廠有哪家具備前瞻技術的研發?就只是看市場上提供甚麼樣的零部件,想辦法組裝出系統,在機能與樣式上做出差異化而已,還有甚麼能耐的。

同樣是Ultrabook機型,東芝的機器就比台灣品牌機器輕了幾百克的重量,差就差在機構設計,是一種基礎功夫的差異。組裝技術與系統整合被台灣企業視為研究開發,總以為夠厲害了,對於這種會議自然沒有興趣,這就是台灣微利的宿命。

台灣企業真的要投入研究發展的話,是否就會改變?個人不這麼認為,除了觀念外,理念才是重點,而且也必須有健全的環境。不樂觀的理由首當其衝的就是教育制度,台灣的教育制度是無法培育出科學家的,不只教學方法僵硬,更重要的是難以教導出有價值觀的科學家。教育方面還有一個部分就是家庭教育,台灣的家長不會讓小孩去讀基礎學科如:物理、化學等,那不是賺錢的學門。沒有這些基礎科學的奠基,可學研究難以深入,頂多停留於應用的範圍。

個人碰過一位陳博士,是成功大學畢業到美國留學,後來在美國工作。在美國國防部的研究單位專攻天線技術的研究,20多年的研究工作,花了美國政府將近100億美金的研究費用。好奇地請教他,為何不回台灣發展,只要拿一點點回來,不就發了嗎?沒想到陳博士的回答居然是:『還早呢!天線的技術還只是探索階段....』。當時正是手機天線革命的時代,由於天線技術的突破,不再像以前大哥大一樣,必須要有一隻長長的天線,是一個當紅炸子雞的基礎技術。

陳博士的學問與技術絕對是一流的,秉持著理想,執著地投入畢生精力於實驗室,只為了發展出更有價值的技術。重點是有這樣的研究態度與價值觀的科學家,台灣的社會找不到,短視與向錢看的價值觀,培養不出科學家。美國會用很多條件讓科學家(好人才)願意留下來,這又是台灣第二個將要面對的問題。一個只求均貧,不問價值的社會(開口閉口肥貓,都不問價值的社會,就像螃蟹一樣,我窮,別人就不該有錢。民意代表如此膚淺,更重要的是官員沒種,不敢說明白與堅持對的事,敷衍了事成了議會常態。),好人如何待得下來,會待下來也會變得遲鈍了。

開發支援環境是先進國家很重視的技術管理的一個環節,是構建一個讓研究開發投資更有效率的機制,在台灣卻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從技術的積累、技術情報的管理與提供、智財權的管理、設備與環境的建置、標準化的提供等等,是研究開發團隊的育子袋。這種投資成效是無形的,卻要花錢,對精打細算的台灣企業經營者而言,是不會為此花錢的。沒有這樣的機制,研發管理就只看到手頭上的產品暢銷與否,無法看到三到五年的市場佈局,如何投得下研究開發的錢。

中長期計畫欠缺又是另一個問題,很多人都提到,現在環境變化如此之快,中長期計畫有何用?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這種膚淺的論調害慘了電子產業,有中長期計畫,就是要常常修訂中長期計畫;沒有中長期計畫,等於每天都在做中長期計畫。杜邦一個中長期計畫兩百年,對台灣人來說,那是天方夜譚。Do nothing,Nothing happened!行政院為何一年內GDP成長數字要修正那麼多次,就是因為欠缺中長期計畫。沒有計畫的施政,只能見招拆招,自然就只能靠天吃飯了。(國際經濟)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