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28, 2020

做好基礎功,學習空想

恭喜新年好!祝福各位羊年行大運,洋洋得意一整年。先向各位拜個晚年!
很快的過年又過去兩天了,幾天休息中,想了許多,要把今年的主軸放在哪?看到最近趨勢變化,看來從服務設計思考、感性設計思考、獲利商業模式等等主張來看,市場有一種談整合郤又分離的氣氛。把流程的機能打破,整合到一個新的模式,就是以解決客戶的痛點為主軸。既然趨勢如此明朗,就系列的把這幾樣東西,好好整理,以系統化的方式,逐一介紹。

為何要學管理?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困惑,就是要更好嘛!.....沒錯,就是要更好,問題是為何無法更好?反而向下沉淪?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大家都懂,也都會在現在的時段,做起年度計畫,準備衝刺了。可往往到了一段時間(很快!兩三個月吧!),計畫形同虛設,每天陷入無頭蒼蠅似地忙碌。問原因,也說不上口,就是忙忙忙!
這種情形要說簡單,也不難,就在一個公式中;說不難,那可就不容易了,今天利用過年期間,就來談談管理的基礎。

前面提到價值公式:價值(Value) = 機能(Function) / 成本(Cost),是企業轉型與向上提升的關鍵方程式。另外還有一個績效公式,也是困擾管理者最多的(個人長年觀察,如此認為)一個管理面相,那就是Performance(績效) = Output(產出) / Input(投入)這個公式。

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管理的精髓,如果能以這個公式做為管理主軸,應該會有很好的成效。只可惜台灣人對於簡單的東西不感興趣,都要耍大刀才覺得夠厲害,結果就是捨近求遠,禮失而求諸野。

投入與產出的比值,決定個人的績效,但首先該關注的是產出(Output)。沒有產出,再多的投入都還是零,那就是中國人最常提到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有產出才有價值,是Do the right thing的結果。

回首看看你我周遭,常常看到被一堆事情困擾著,就是忙不出東西來,有點無頭蒼蠅的現象(Busy do nothing!)。為何?往往問題就出在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是沒有弄清楚方向,或是能力與技巧出了問題.....。不管怎麼說,沒有產出就沒有價值,是中國人經營管理上第一個必須改變的思維。

有人會說,雖然有產出,但投入太多也是吃老本啊!沒錯,可能出現投入大於產出的現象,但至少績效還是有一點(多少%),如產出不見,績效是零。先定義產出的目標,做好計畫與戰略,決定資源的佈局,規劃以最小的投入達到期待的目標,就是經營管理重點。

產出的部份暫且擱下,改天再談,本期就先來談談投入的問題。

為了完成產出的目標,管理程序上會有規劃(P)、執行(D)、查檢(C)、再矯正(A)的循環。但往往因為時空因素,這些程序必須透過開會、溝通、協調、沙盤演練、策略規劃、資源配置等等活動,為目標達成的行動方案定調。這部份理當不是問題,是這些活動伴隨而來的時間投入,往往存在有好多的無效工時,如:人員異動、嘗試錯誤來來往往、沒有一次就做好再修正、資源斷線時的額外協調會議、等待、做錯重工、休息、甚至出現資源排擠效應,讓執行受到干擾.....等等,工時的有效性被大幅度的剝奪,如何會有好產出。諸君可以回去嘗試做工時管理,這是一種自我管理很好用的工具,花一點點時間,絕對會對工時的有效性,產生巨大的變化。

我們如果把投入的工時攤開來看,絕對會讓你嚇一跳,原來績效這麼差,有效工時這麼少,績效幾乎都被無效工時吃掉了。 工時涵蓋兩大部份,一為直接工時,一為間接工時。顧名思義,直接工時就是以完成目標有直接關連的活動所投入的資源,如研發的設計開發、採購地訂單處理、生管的計畫排程以及製造的生產等等。

間接工時原則上以非直接工時就是間接工時來說明最簡單,但間接工時還是可以劃分為必要間接工時、無效間接工時與等待間接工時。有效間接工時加上直接工時除以總工時,就是所謂的稼動率概念(不要誤會,很多人都以為只有生產線才有稼動率的概念,那是把管理機能化的狹隘觀點,任何工作都可以用稼動率的指標來檢視的)。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