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Jul. 12, 2016

工業4.0的迷思

邦廷:企業不改變,就等著關門大吉

今天在天下雜誌上有這樣的一個標題,覺得很新鮮,如果這是個議題,可能天下早已大亂了。工業4.0是甚麼咚咚?只有這樣做,才會有機會嗎?工業4.0與數位經濟的關聯又在哪?

沒錯,工業4.0是一個很大的觀點,要說是產業變革,倒不如說是商業模式與供應鏈的變革。但任何變革,牽涉到的層面既寬且深,少了文化來支撐,最後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今天就來吐一口心聲,談談對工業4.0的觀點。

企業不改變,會有很大的經營壓力,但是否真的就此會消失?個人看法不同。百年老店都是不斷地在時代浪潮中,調整身段,得以在浪潮中生存下來,但改變是否就是與眾一同?那就不盡然了。

德國的工業4.0,與美國的先進製造,都強調在虛實整合的基礎。為何不談大陸的製造2025與台灣的生產力4.0?這是兩個沒有基礎的難兄難弟,只是虛晃的喊出一個口號,根本都還不清楚虛實整合的意義。

數位經濟時代,不是機器人、IT、互聯網、物聯網的拼湊,是將文化、流程、硬體、軟體以及商業模式結合的幾決方案。

無需太強調工業4.0,如果除了導入工業4.0以外,沒有的企業都要消失,那推工業4.0的德國,就該倒很多企業才對,不用其他國家窮瞎猜。工業4.0還有很大的盲點,離數位經濟的路還很長,再說,機器人智能生產的結果,社會問題將會益形的嚴重,屆時到處罷工事件,可能會烽煙四起,就看如何接招了。

可惜,現在在台灣一提到工業4.0,就想到物聯網以及雲端,都沒有人談文化與流程面的議題,那是注定失敗的。如果機器人可以解救企業,那就是大者恆大的思維;如果互聯網可以創造優勢,那還要看是否有充分的應用到海量數據、大數據、雲端計算、公開數據以及互聯網的管制等議題。

為何說是假議題?天下雜誌舉了很多的例子,BMW客製化58秒,西門子客製化控制器58秒.....等等,這是加工時間,不是TCT(Total Cycle Time),最後到客戶手上的實績,才是關鍵的服務指標。而TCT的關鍵在流程,整體的服務設計,也是台灣企業的弱項。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