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Jul. 17, 2016

工業4.0的迷思-1

台灣最近很喜歡東施效顰,亞洲矽谷、生產力4.0、物聯網、互聯網+、雲端、大數據、生技園區....等等,每一件幾乎都看得到東施效顰的影子。

首先就先從亞洲矽谷談起。矽谷的概念不是提供一塊地,透過租稅優惠,與政策支持,來吸引一些高科技產業來此創業,發展新技術而已。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全世界都在看矽谷、學矽谷,為何目前為止,矽谷還是矽谷?台灣只出現一個生產基地的新竹科學園區。為何?

矽谷有史丹福大學在旁,提供了最好的人才與能力庫存,此其一;美國的教育環境,教育出的學生是思考型的頭腦,邏輯思考不是以聽話或是穩健的台灣人所能理解的,此其二;美國人喜歡投資,特別是冒險性的投資,所以創投當天使是很具冒險性,但不失嚴謹的態度,此其三。

反觀台灣,學校教出來的只是會依模式做文章的學生,根本不可能有科技、生技等研究人才,是典型的技術員級的技術人員(非科學家)。第二,學生的思維太狹隘,這是教育環境造成的,連大學教授都封閉與短視(個人接觸過SBIR的評審委員,發覺到工業局請這些教授,台灣的科技發展如何有救?)根本教不出比自己強的學生(司徒達賢教授是號稱國內策略領域最強的教授,可稱之為泰斗,遺憾的是,他說過台灣沒有人比他厲害的話,這種學校教育,無法青出於藍);至於第三件才是關鍵,中國人為了賺錢,把錢投資在穩賺不賠的房地產與庫藏股,但這些錢是死錢,不會發揮經濟效益。沒人敢投資新創的事業,特別是有前瞻性,突破性的技術,很難有出頭的機會的。這三件事情都無法對比,如何稱之為亞洲矽谷,這不是東施效顰嗎?

其次談工業4.0,工業4.0中的4.0是有其意義的。工業1.0是1800年代蒸汽機掀起的工業革命,工業2.0則是1870年代生產線的出現,帶來的工業革命;工業3.0則是1969年電子與IT的出現,帶來了資訊化的工業革命;這次的工業4.0,則是2005年開始資訊系統引導的系統整合的工業革命。從1.0到4.0是有其脈絡可循的。

然,生產力4.0又是甚麼意義?生產力1.0、2.0、3.0又代表了甚麼意義?互聯網Web1.0、2.0、3.0也都有其脈絡,真的不知道經濟部推動的生產力4.0到底依據甚麼論點,這不是東施效顰那又是甚麼?沒有根據就不知所為何來,只是趕個時髦而已,結果機器人成了主軸,供應鏈、商品戰略、研究開發、系統整合等等,都不見著墨,最後的問題就是白老鼠倒楣。認清楚事實,要學也學個像樣的,不要說不出工業4.0的東西,隨便湊個讓人看不懂得名詞,生產力4.0大家都不懂,不懂就無法定義,也就無所謂的好與壞了!真厲害的經濟部官員!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