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17, 2020

願景揭露

管理的基礎,計畫篇-III(願景揭露)

願景完成並非結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最常見的情況就是--願景是老闆與主管的事,其他的人要不就是漠不關心,要不就是無法了解,就只是把願景當口號(Slogan、USP、標語...),偶而唸上幾遍罷了!這就是願景揭露的重點。

再好的戰略,再高的夢想,成其事的都是底下的執行團隊成員。如果成員對願景的理解不夠、甚或錯誤的認知,那只會成為一個喊爽的口號,不只沒有意義,還會讓組織成員形成一種狼來了的觀感。要不就不要做,沒有願景卻賺錢的企業一籮筐,並不是非有願景不可。只是如果企業要百年、快速茁壯、又要有價值,願景是個很不錯的經營模式,有很強的驅動力(爆發力強的企業,大部分都是採取願景推動的經營模式)。

讓組織成員充份的理解願景的意義,必須由老闆親駕出征,充份地告知夢想的價值與意義,這時願景描述就很重要了。大部分的領導總認為自己說的話,員工應該都很清楚,這是領導者必須注意的事情。應該這麼說,大部份領導說的話,都很模糊(我不是講得夠清楚了嗎?我要講幾遍你們才會懂?....這是最常聽到領導的抱怨),只因為高位者的語言並非大眾語言,況且是這種高來高去的願景。

網路上有揭露,海報有張貼,上課有宣導.....等等,這樣的作法並無法達到揭露的目的,甚至容易成為一種表面文章的口號。要做好願景揭露,在願景形成的時候就該鋪陳了。透過內部腦力激盪,提出一些看法,再由領導提出一些方向性的概念,三上三下的交錯激盪,最後企劃人員歸納後,由領導拍板定案,這樣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揭露。過程中,成員可以充分地體會到領導的要與不要,也可以有充分的自我觀點的表達,更可藉此修正很多組織上不願見到的差異,是最好的共識形成做法。

大部分的企業都會在年初舉行Kickoff會議,作為年度計畫活動的起跑。除了為年度的計畫做一個宣示外,透過這種活動,再度地把企業的發展藍圖,向員工慎重的宣示,樹立戰鬥氣氛。這個活動很多企業都有做,問題是做得到不到位,不到位就像拜拜一樣,難以激發員工的激情。

願景搞定了,問題又來了,願景描述是個敘述式的說明,如何轉化成為可以做為科學管理的工具,就是訂定策略目標。沒有量化的東西都難持續,是科學的根本,因為時空背景與環境條件會讓人的心智動搖。策略目標是反映企圖心高度的量化指標,讓全員有個共識的根本。

三年翻一翻,這是最常聽到的願景;成為大中華區最大的企管公司;成為LED產業的最大.....是聽得最多的口號,這些都不切實際,一點意義也沒有。三年翻一翻,看似很好的目標,意味著每年平均複合成長要達到30%;業界第一,是指絕對第一、還是相對第一,其意義大不相同:大中華區最大,是個甚麼樣的概念?如果連大中華區的市場規模都說不定,如何訂第一的規格?這就是願景策略目標的重點。

當年蘇貞昌先生當行政院長時提出的願景就是五年後GDP成長一倍(當初US$13K,五年後希望達到US$25K的水平。立意良善卻不可行,因為只看到這個數字,沒有願景的策略目標,自然只是口號一個。五年倍數成長,意味著每年平均複合成長必須達到約17%,重點是執行計畫與戰略。好的戰略也須要有強有力的執行團隊,如果無法把策略轉化為行動方案,終歸以不了了之收場。

願景的戰略目標就是中長期數值目標,讓利益關係人看到價值的一面,以激情的態度共襄盛舉,願景的強大驅動力才看得出來。把戰略目標定調(未來五年),再把趨勢推移的數值(經濟發展)攤開來看,會看到中間的差距有多大,戰略缺口才是面對戰略的第一關。如果戰略目標17%,而趨勢推移只能達到5.3%,要如何突破12.7%的差距,這就是願景管理的第二個步驟--策略規劃。

願景->戰略目標->策略規劃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