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18, 2020

策略規劃需不需要不是公司大小,是企圖心

管理的基礎,計畫篇-IV(策略規劃-工具-II) 

把SWOT弄好了,是不是就該進入策略規劃的程序了?NO!NO!NO!SWOT根本還沒完成,這就是一般最常見的問題,還沒有完成SWOT就急著打策略,結果自然可預期。SWOT不是只有四個條件出現而已,要打策略之前,起碼要知道策略目標的缺口有多大,與現況的SWOT的連結有多深,才知道如何利用SW來掌握或是避免OT的限制,打出的策略才有基本的高度。

從這個角度來看,馬上一個問題就浮現出來了,願景目標是否很明確?策略規劃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先有策略還是先有目標?這看起來是雞跟蛋的問題,有難以判斷的一面,其實不然,這是邏輯的概念,只要邏輯通即可。想想看,要翻一番的目標與只要依照經濟成長趨是有成長就夠了的想法,兩個目標的高度一樣嗎?打出來的策略會相同嗎?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策略方向。

這是邏輯,還是很多人會說,小公司談甚麼願景與策略,連個目標都沒有,就是走一步算一步。這是大部分公司的通病,卻不是百年老店的模式,百年老店都是先有明確的使命與願景,才會看到開花結果的。郭台銘先生如果還是以走一步算一步的模式前進,今天了不起就是上百億營收的企業罷了,絕不可能衝到兆元營收的大集團,這就是策略推動的力道。

所以SWOT整理好後,馬上要回頭來看看策略目標,找出策略目標缺口後,再從SWOT來分析,缺口有多大。譬如:如果產業的成長趨勢已經遲緩(飽和),機會相對降低了,本身雖然有很強的競爭力,這時面臨的策略缺口,可能SWOT都要重新來過。

伊斯曼柯達在傳統相機方面的技術,從19世紀開始,風光百年,面臨數位化的衝擊下,以往的技術的優勢反而成了弱點與威脅了,結果一個錯誤的策略,百年老店終於也畫下終止符。從目標缺口來檢視SWOT後再進行策略規劃,是邏輯程序,否則就是碰運氣,靠天吃飯(那是行政院的模式,一年修訂12次目標),要百年恐怕有難度。

目標與策略是連體嬰,少一個都痛苦,各位可以隨時檢視自己公司的策略與目標是不是一體的。如果看來策略是做到了,但目標卻沒有達成,意味著中間還有些連結性不足的部分,可能是中間某個環節給漏掉了。假設願景目標是五年翻一番,面對的市場又是呈現衰退局面,是否意味著企業轉型的時機已到。要如何轉,轉到哪邊?如果沒有好的策略,新事業的成功機率相對地不高,這時又要借重BCG與PPM模型來評估了。

策略目標的缺口弄清楚,填補缺口的重點策略先出來,再來展開個別的子策略(用戰術的觀點來說明或許更精準些)。個人習慣用這樣的表格來整理SWOT與策略的關係,並展開到機能的執行戰略層次(戰術),看官不訪參照看看,是否適宜。

以策略目標為基準,SWOT評估的項目是以此為基礎向外展開(並非漫無目的的信手拈來)。把SWOT項目以客觀數據確認後,對照出交叉關係,再與策略目標相對應,盤點策略目標尚不足的條件,進行策略的整合。策略整合過程,完全只靠自己的資源就可以完成的當然很好,但有時考慮到策略聯盟的力量與資源的有效性,借重外部的資源也是必要的考量,如此大致上就可以勾勒出一幅藍圖。這樣的作法,對於接下去要展開KPI的步驟,相對明確多了。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