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這是一個自動化工廠的介紹影片,可能很多人看到的是無人工廠令人羨慕;
或許也有人會擔心工作機會不見了;
也有人只看到不用工人,卻能24小時工作的生產線,自動化太棒了吧!...
其實這個影片的介紹是大陸人,影片是一家便當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介紹人對內容的講解很精彩,卻不完整,甚至錯誤的觀點,很容易讓人誤解,如果不說明清楚,可能對自動化的憧憬,嚴重誤導。
也有人認為這就是工業4.0吧!其實這只是一條自動化生產線,還談不上工業4.0的規格。
自動化的建構,有其必要的條件,在影片中完全看不到,必須說明清楚,否則被誤導了就不妙,今天藉此來聊聊這個影片的內容,算是補充說明吧!
無人工廠的投資,絕非介紹中所談的那麼輕鬆(影片介紹可以省下多少人事成本)。現場工人可以省掉,卻必須增加中央控制中心的人員,也必須增加程式編成(資訊小組)的人員,這部份的附加價值很高,卻都是知識經濟的人才,更不容易培養與找尋。
還有更重要的是設備維護的人才,如果只是等著設備故障才做保全的話,那這條設備絕對無法順利運行。必須在日常保養上,做好設備保全措施,否則生產線沒多久就要老態龍鍾。
當然,新產品上線的生產線安排,製造技術人員的培育,也必須重新來。
還有傳統自動化生產的考量,是以「少樣多量」為前提,碰到「少量多樣」的生產排程,單單換線這個工作,就會吃掉生產線的稼動率。這也是自動化(零換線)與工業4.0(一個都能生產,不增加成本)的最大差別。
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隱形的流程,就是供應鏈管理(SCM)。自動化生產線的基本要件之一就是材料的一致性。只要進料品質不穩的話,自動化的好處就像海市蜃樓,很快就垮掉。而配合自動化的供應鏈管理,不只在交貨品質上,交貨的交期管理更是關鍵。對於供應商上的AVL的選擇與評鑑,一點都無法馬虎。如果企業無法改變IQC的品質管理,自動化不如不要導入,否則損傷更大。
自動化後的生產管理,也是另一個問題。與供應鏈上的產銷、生產排程,都不會與傳統的作法一樣。自動化工程,在很多的流程上不只觀念的改變,人員、能力也都必須調整,特別是資訊科技的齊備。這些對於非整合型生產的外行人而言,很難體會。
為何說這條生產線還構不成工業4.0的要件,主要是強調自動化與標準化,與工業4.0的核心-「客製化」與資訊整合還有點距離。
這條生產線表面上看到作業工人不見了,後台的中央控制、設備維護、供應管理、生產管理、資訊維護管理以及產品設計的標準化等等,增加的人員不只不會少,更強調知識經濟的附加價值,是TCO的全面考量,絕非解說中的生產線節省多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