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Oct. 4, 2018

人孔蓋涉及公共工程管理的無知與玩法

最近人孔蓋問題,在一件機車的事故中,再次地被拿出來討論,看到好多的討論,包括聯合報的願景工程,覺得好可惜,有狗吠火車的感嘆,卻沒有人真正的把問題的真相與解決之道提出來。

把人孔蓋移到人行道?那如果有人行走在人行道被人孔蓋絆住或是滑倒,是不是又一個掀鍋蓋的討論?共用管線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那是一個工程啊!不是現在的組織架構與品質心態可以解決的大哉問;施工不良、材料設計不好.....等等,這些都是表面看問題,根本沒有掌握到品質的面相,套一句話說:要以這些建言來解決人孔蓋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任務!!!

人孔蓋的問題,個人早在一、二十年前就寫過好幾篇文章討論過,這是一個官商勾結、偷工減料、不可原諒的公共工程管理問題,怎麼可能如此簡單的就解決。這個問題在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林能白先生就任期間,就提出建議了,結果還是不了了之,畢竟行政院這個機器,早就千瘡百孔了,何況加上扭曲事實與昧著良心的政客推波助瀾,問題更加嚴重。

這個問題有幾個面相要面對,首先,這是個案嗎?還是因為這個事故才引起注意的?第二,公共工程委員會,有沒有衡量公共工程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與目標?是甚麼?結果如何?第三,台灣的馬路品質為人所詬病,為何不見改善?是因為台灣人被教育到逆來順受的特質了嗎?還是台灣人只注重政治,根本不關心民生?須知,如果使用者對於品質不良的事情可以欣然接受,提供者自然不會在意好與不好,這就是今天台灣地無三里平的主因。

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讓台灣品質向下沉淪的罪魁禍首-"人孔蓋施工的怪現象"

有出國過的人都應該有印象,像這張圖的印象,只有在台灣看得到,其他的地方都沒有,這是台灣第一的又一個實績,這就是人孔蓋人謀不臧的問題所在。先簡單說明一下人孔蓋的施工程序,再來解剖問題。人孔蓋的施工,簡單程序就是:

1. 設計鋪設工程的品質要求(使用條件、壽命與承載重量),

2. 刨除舊的柏油,

3. 墊高人孔蓋(以設計圖的要求,要鋪多厚就該墊高到設計值得要求,

4. 鋪設柏油(特別是人孔蓋的周圍),

5. 驗收鋪設使用的柏油的強度、鋪設的厚度、與平坦度(會積水就是這個指標沒有達到)等等品質特性.....

基本上在馬路鋪柏油路的設計中,要刨掉多少舊的柏油面,要鋪多厚,都有其可靠度上的考量,沒有甚麼可以討價還價的。鋪設柏油路的品質,主要就是柏油的品質、施工的品質與驗收的品質,問題就出在這,設計便宜行事,施工偷工減料、驗收馬虎草率,以至於今天全台灣地無三里平的困境。

 現在的施工程序是怎麼上下其手的,簡單說明就可以理解。1.刨平、 2. 鋪柏油、3. 人孔蓋填平工程、4. 驗收結案。不知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工序的變化?人孔蓋是先鋪完柏油後再整平的,這會有甚麼問題呢?今天討論的問題都在這個節點,說明一下便知曉。

1. 因為鋪完再整平,鋪設的柏油厚度是否依照標準來,根本無法檢驗。

2. 柏油與水泥本來就沒有結合的條件,結果受到車子壓力,很快地水泥的介面會先破壞,結果又是另一筆商機了.....

3. 水泥與柏油顏色不好看,塗上黑漆,又是一筆費用(估價單上出現的項目)。

4. 在報價單上,整平工程是另一個成本項目。

5. 這樣的施工,很快的整平墊高的人孔蓋的起初沒有合理的結構,很快地就會出現不平與跳動的現象.....

這不就是偷工減料的問題嗎?

為何無法一次鋪平?這又要談到台灣公共工程招標的弊病了。要一次鋪平,在技術上來說,是技術與施工品質要求很高的作業。人孔蓋的材料、與柏油的密度不一樣,又要考慮到台灣的夏天,天氣熱造成柏油的軟化,特別是人孔蓋的周圍等等,條件不夠無法承包這樣的工程。

於是....有人用了這樣的手法,公共工程委員會也接受了,慢慢了形成台灣馬路施工的一個大笑話。這不是國安問題嗎?結果就是馬路一下雨就積水,破洞、甚至地基掏空下陷....這個問題要解決,只有從公共工程管理著手,重新嚴格要求品質保證,才有可能,問題是這個可能可能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政客。除非台灣人品質意識再建立,監督與要求,否則也只好自求多福了。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