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4, 2020

Text

再談台灣的品質意識 –II

        至於馬路坑洞的問題,如果向公務機構反映,相信得到的答案是:因為連續下雨所造成的,一句話帶過去。其實馬路坑洞與機場排名是屬於不一樣的問題面相,但卻都是同樣管理品質與品質意識出現問題所致。機場排行落後,代表著沒有顧客導向、自以為是的公務員心態。沒有人有錯,因為沒有目標,所以難以判斷好不好,反正台灣人健忘,了不起三個禮拜後就再也沒有人會記起這件事了。

        然馬路坑洞的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因為這裡面牽涉到的已不只是心態的問題而已,甚至可能都有一些瀆職的問題存在。馬路坑洞,牽涉到設計品質、招標品質、施工品質、驗收品質及維護品質等問題。

        這個問題也跟組織管理有異曲同工之妙,組織氣氛就像鋪完柏油的馬路,剛鋪完時表面看起來都是完美的,平時車來車往也沒有兩樣。但一旦下起雨來,柏油路面比較鬆散的部分,就承受不起水滲進去所造成的結構鬆散,很快的就出現坑洞。組織也是一樣,平常就好像沒事,其實裡面的結構是有所不同。一旦組織出現一些外來的刺激,就會從這些鬆散的結構開始崩潰,慢慢擴散。

        從這個原理來看,一段時間給組織來一點刺激,絕非壞事,反而可以讓組織的弱點浮現,是健全組織的必要手段。如果期待老天都不下雨,以避免馬路出現坑洞,那只能說是鴕鳥。

        馬路出現坑洞的問題當然不是偶然,那是必然,是品質意識不夠的必然現象。鋪個柏油路面,哪有這麼多的品質問題,這不是吹毛求疵嗎?或許有人會這麼的認為,但個人要斬釘截鐵的說:這絕對是問題,不是偶然。

        首先談談設計品質。柏油路的品質,一般而言兩年以上才是正常的壽命,但很多的馬路基本上都沒有耐過半年,這就牽涉到設計品質。馬路的流量、區域的環境、承載的車輛種類與預期的壽命等等,都是設計上必須考量的因素。柏油本身的比重與結構,與水泥與鋼鐵不同,所以在銜接部分都該有其考量。但看到公務機構在鋪柏油路時,好像都千篇一律的當做同樣的東西來施工,自然會出現問題。

        其次就是施工的品質,柏油本身的厚度與土基的平坦度,或是施工時軋平工作沒有確實,有些地方就會出現鬆散的現象。這些現象不用等到下雨,平常常看到一些柏油路出現裂痕,這些地方一旦積水,水滲入柏油基礎,自然會破壞柏油路面,經過車子反覆輾過,坑洞就形成了。施工品質的好壞,是柏油路手命維持的另一個重點。

        再來就是驗收品質。很多施工單位都有問題,因為施工品質幾乎沒有。有人會說鋪完柏油就只看平整度,其餘的無法驗收,這是騙外行人的用語。只要看到馬路的水平(大概台灣的施工單位從來沒有用過水平儀來施工,但去日本看看,馬路鋪柏油是用水平儀來驗收的),就可以判斷施工的品質了。很多馬路一下雨就會積水(只要積水就是品質不良,沒有僥倖的),這就是沒有依據設計施工的品質問題。

        當然這些問題的背後就是招標品質與供應品質的問題了。公共工程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一些招標制度,有很多不為外人道的勾當。設計品質有沒有公告,柏油面施工的厚度是否如設計規範,絕不是鋪完柏油後再去現場看看就可以的,必須在施工的當時,確實量測,才有可能得到有品質的結果。很多的人孔蓋施工,就是先把柏油鋪了後,再把人孔蓋四周,挖個四方形,以水泥鋪平,就是因為柏油鋪的厚度有問題,才必須以此方法來彌補。以後各位只要看到人孔蓋以水泥補平的施工,都可以直接判斷這就是驗收單位瀆職,官商勾結。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