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7, 2020

沒有品質意識的計畫,見招拆招

就路平專案的政策,談品質意識II

今天早上到公司去了一趟,回家路上想到昨天訪談的過程,有位小姐Call in進去,直直抱怨人孔蓋太多了,為何沒人管。路經內湖瑞光路時,看到路上人孔蓋光怪離奇的多,好奇心驅使下,幫市政府數了一下。在瑞光路與民權東路開始到陽光街,短短的一公里不到的路程,總共有八十多個人孔蓋,這還不包括小的自來水蓋等。

這些人孔蓋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歪七扭八的,幾乎就像一幅畢卡索的畫,如果從天空俯瞰,那應該就像一塊補丁的牛仔布。如果連一個人孔蓋都無法管好,路平專案能夠讓人放心嗎?這不是學問,這只是一般的常識、邏輯而已。試想,人孔蓋就是鋪柏油路的最大障礙,有這麼多的人孔蓋於路上,要讓路平,要不就是官員們不懂、無知,要不就是故意蒙混,反正一段時間過後老百姓就忘了,何必在意。

這個問題與路平專案有何關聯,為何你那麼的在意?或許有人會這麼的懷疑。人孔蓋與施政品質呈負相關,人孔蓋越多,代表施政品質越糟,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沒有甚麼學問的。人孔蓋多代表沒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辦法,各司其政,欠缺有效的統合與規劃能力所致。而人孔蓋又是馬路凹凸不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有這麼多的人孔蓋,馬路如何平得了。

再說,有這麼多人孔蓋,是否意味著很多單位在使用馬路資源。這些單位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規劃與管理方案,急就章的在需要時就挖馬路施工,那既使這次鋪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因為很快就會被破壞(當然可預見的這次的路平專案不會鋪得很好的,屆時開挖大家心裡就比較不會不平衡,反正都會壞,挖了更可以避掉鋪路品質的問題出現,何樂而不為!)。要規定不能隨意挖馬路,那就要看市政府有沒有肩膀,與可不可能。光靠一份勇氣,那叫做愚勇,是貽害後世的惡人,相信郝龍斌市長不應該是這樣的人吧!

昨天主持人問到忠孝東路要施工多久,局長無法回答,請隨行的科長代答。科長說本來是要每天施工,預計一周完成,但因為很多用路人反應,所以改成每周六日施工,但完工日期就必須拖到八月。聽完這些話,不知您有何感想?鄉愿、不負責任,更凸顯這次的路平專案的不可行。沒有完整的規劃與專業的評估,只為了一個口號式的政策,將要花費多少的公帑,讓人心疼。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其理在此。

想想看,如果這個專案是必要,且有利於市民,一個禮拜的不方便是要靠市政府的官員,運用智慧把不方便減低到最小範圍,而不是一昧的迎合與逃避,那與鴕鳥又有何異?沒有足夠的說詞與著力點,只是聽命行事,專業被擺在腳底踩的公務員,當然不敢扛這樣的責任。如果每周只有六日施工,平常不施工的時候,並不代表都沒有干擾到用路人,只是輕微一點,結果把痛苦延長了。同時因為每周六日施工,停止時很多的工程停擺,等到要施工時,很多的預備工作又要重來一次,每周這樣的重複預備工作,又是一種公帑的浪費,這是誰的問題?市政府官員不去考慮如何讓事情有個最好的進行方案,把責任全推給用路人,是因為用路人反映,所以市政府體察民意,只好委屈市民了。

昨天局長說過,以前鋪馬路只考慮鋪多厚,但地基都沒處理好就直接鋪上去,地基不平再怎麼鋪就是不平。這次要把地基都弄好,在施行柏油的鋪設,這點倒是值得鼓勵的一點。問題是如果施工方法沒有改變,還是依照以前的方式,一旦柏油鋪設上去,結果還不是一樣。要如何達到目標的品質,重點是施工技術與監工品質,遺憾的是這兩項都無法讓人放心,公共工程的施工品質與監工水準還沒有這樣的實力。沒有足夠的施工技術與監工品質,為何不請教專家?只是害怕根本做不下去了。

局長好像說了幾次,現況水準不夠是事實,希望透過這次的路平專案,能夠提升道路施工的品質。個人不知道這是哪門子的邏輯,技術能力不夠,只要多做就會達到水準,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台灣公共工程品質低落,技術水準之差,是何原因造成的?沒有充分的剖析這層關係,如何對症下藥。真正的問題是因為人謀不贓、偷工減料,慢慢形成施工文化所致。

日本工人在人行道或是馬路施工時,會帶著水平儀量測,對於透水磚(一種環保材料)的施工,在夯土的過程,完全照SOP一層一層來。台灣的施工簡單多了,水泥一鋪,表面就平整了,又好看有快速,創意十足,可惜卻經不起考驗,沒多久只要經過機車一碾,原形畢露,但工程款早已落袋,就等著下一次施工,創造了多少的就業機會。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