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y. 22, 2020

品質保證的意義

談談品質保證的意義-1 2020-5-22

從施政品質、公司治理、產品開發、到最基礎的居家生活、台灣整體的品質是衰退的。與八零年代相比,除了經濟基礎變大外,其他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甚至更糟。主要有幾個面相:

  1. 台灣的意識形態對立更嚴重
  2. 施政品質每況愈下(政客手段段數提升)
  3. 尊重與諒解的社會氛圍幾乎消失殆盡
  4. 生活並沒有因經濟發展而改善,呈背道而馳發展
  5. 社會秩序有意地被破壞
  6. 媒體壟斷的情勢更加嚴重,社會公義慢慢消失
  7. 產品品質不良與黑心事件層出不窮
  8. 勞動條件惡化,勞資對立,生產力低

這些問題都是老生常談,老掉牙的話題,慢慢的大家都麻痺了。比較有趣的是,酸民不在意這些事,寧願苦哈哈的,也要求個「爽」,甘願當打手。整個社會最大的動力來自負能量,恐嚇、威脅、霸凌、不信任、製造亂源等等,是2020年的重頭戲,COVID-19疫情讓很多事情原形畢露。

全球化崩潰已成定局,保守主義也成了世界大同的酸民文化,如此以往,未來世界會如何變化,還蠻令人擔憂的。電子產業的最大優勢就是那股「莫名的樂觀、無哩頭的樂觀主義」,看到的又是一堆新科技的機會,問題是2020年的前半年,只是一個疫情,電子產業不也是一籌莫展嗎?那還有什麼好樂觀的!電子產業無所不能,唯一就是不能對抗病毒

人不要太悲觀,太悲觀會忽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不要太樂觀,太樂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困境。任何時代都有其背景,以邏輯觀點來看事情,這些都只是滄海一粟,自然循環的一段小插曲。聯合國正為2060年人口爆炸(100億人口)問題傷透腦筋、想對策,該如何處理這個星球裝100億人口的問題。自然界用病毒來調整,讓整個生態維持稍微平衡的狀態,以這樣的觀點來看待,這次的疫情並沒有那麼的絕望才對。

科技低頭、政治撒手、經濟停擺、最重要的民生與尊嚴早被踩在腳底下,吭不出聲來,原來人類還是有害怕。當美國挑起世界各地的戰爭,沒有人不知道,卻不願意講,因為見者有份,利益共享。被欺侮者就像病毒一樣,打游擊戰,讓美國本土的生活受到恐嚇。海關的莫名嚴格管制、社會的仇視,不也都是疫情的一種?可是好像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如果這樣的邏輯行得通,COVID-19的問題沒那麼可怕啊!中東戰爭煙硝塵起以來,死傷了多少人?為何沒有很大的恐懼感襲擊?因為事不關己,與生活離得太遠了。這次的疫情,出現「以全球化治全球化」(以戰止戰的策略),自然界以另一種聲音來調整地球的生機。(開個小玩笑,搞不好是聯合國的機密任務也說不定,呵呵!)

邏輯可以解決很多事情,因為自然就是一套邏輯。品質保證是以邏輯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工具,自然定律的實踐,並不是「戴明」與「裘蘭」博士發明的。兩位先知只是把自然法則歸納成為一套知識,放諸四海皆準,幫助企業、政治、管理、生活…有更好的結果呈現。簡單而言,品質就是讓生活更有尊嚴與歡樂的一套系統工具。

八零年代「TQM」盛行,是全球經濟發展飛快成長的年代,蓄積了後來電子產業飛快成長的能量。經濟發展,生產力提升,生活品質大幅度的改善,都在這個年代出現正面的循環。九零年代IT產業抬頭,「經濟規模」取代「精緻化管理」,全球化策略盛行,M型化世界於焉形成,經濟世界進入另一個局面。「TQM」品質保證慢慢的被ISO取代,從「」的管理,走到「」的管理,形式化被認定就是品質保證,做個模樣就夠了的思維,讓企業經營者麻痺,畢竟M型化還是對資方有利。經濟規模無限制地擴充,加上MIC抬頭,全球化的壓力到達臨界點,改變的聲浪在全球此起彼落的蔓延,政治領域的疫情,其實早就悄悄地上演,只是事不關己,沒有感覺罷了。

民主標榜的是選賢與能,全球化崩潰的前夕,選民用選票,讓不理性成為寵兒,「賢」與「能」成了政治奢侈品,那是笨蛋才會採用的策略(馬大哥?)。「見縫插針,製造矛盾,從矛盾中求取最大利益的毛澤東戰略思想」成了檯面上的教科書,廉價到不用花錢。只因人心思變,M型化讓生活的苦悶慢慢浮上檯面。政治疫情一發不可收拾,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政治話術,可以讓因全球化受難一族,有個揚眉吐氣的時候,哪管這麼多,改變至少比沒有改變多一點機會吧!

政治界的品質保證早已破產,幾年時間一過,別人承擔後果,老子已下台了,誰奈何得了!(英國當初助美國打中東戰爭,情報局的人員感覺到因此會有很多人犧牲,洩漏消息給華盛頓郵報,故事還搬上大螢幕,愛國與叛國的法律官司也是漫長路,最後無罪開釋)。當今政治的高帽不再是選票,是「意識形態」。美國如此,英國如此,台灣以及很多國家都如法炮製,這不就是政治疫情嗎

少了品質保證,世界會改變,邏輯被壓抑,最後反應出來的,是莫名的恐懼。人的脆弱就在於不是萬能,對於未知的事情,充滿不安感,一旦恐懼被挑動起來,人成了最乖的動物,因為害怕,卻無力思考了。

通曉邏輯的人,思考問題有章法,透過系統化思考,理出頭緒,作出有效的對應(PSP、FMEA、Goal setting等等工具的應用),問題會有全面性的思考,可以維持基本的冷靜與理性。少了害怕當家,事情就單純多了。圍堵疫情是最下下策,既使很多人沾沾自喜台灣的防疫成功,要提醒的是,圍堵並沒有解局危機,只是壓住。病毒並沒有消失,沒有疫苗,隨時都還可能反撲。圍堵有點成績,讓主事者反倒困惑,實在說不出何時是解禁最好時機。一旦解禁如果再出事,問題的嚴重度可能會讓信心全面崩潰,屆時更麻煩。

再說,圍堵的代價是民生家計的影響,經濟的斷鏈,這些影響已不再只是幾個月的問題,後疫情時代的勞動力與經濟鏈的問題,不是那麼簡單。這些對防疫的主事者來說,不關他的事,卻是政治品質保證的基礎,只因沒有系統化的邏輯,見招拆招,看似華麗,代價匪淺。這就是政治品質保證的範疇。

明天來談談品質保證在經濟上的問題。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