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4, 2020

沒有遠見的必然-萎縮或消失

寫於2012/9/10

台灣有三多,聰明人多;傻瓜多;天才更多。這期今周刊的頭條新聞是太陽能產業成為慘業的秘辛,看來不止前面三多,少見多怪的人也多,太陽能產業成為慘業,那是去年就已算出的命盤了,只是一堆的聰明人,都以一張嘴行『騙』天下,騙倒全天下的聰明人,連台積電都在列,這證明聰明人多的第一現象。

傻瓜多又是所指何來,頂著太陽的光芒,可以日進斗金的白日夢,不是那幾位行騙天下的聰明人的專利,一群人跟著一頭栽了進去,那不是傻瓜又何來?政府機關更是天才,把太陽能產業捧上天,都還沒有弄清楚LED、DRAM慘業的失敗原因,一昧地複製失敗經驗,這就是天才多的現象。台灣政府與產業,想要複製先進的做法,沒有複製到真正該學的部分,在失敗方面的專家複製,這點倒是複製最徹底的部分,原來台灣人最會學習錯誤。

台灣何止太陽能產業如此,哪個企業(或產業)真正懂研發、投資研發?只有政府單位國科會與經濟部的那群笨瓜,才會被幾張SBIR等的計劃書騙得團團轉。這些人大概都不知行情(應該說是知情不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利益均霑,何樂而不為,而且好做報告,上面就是喜歡聽這些,這也是暴坊將軍成功的地方-聽到真正的客戶聲音),工研院代寫一份計畫書收費多少,這已是行情價了,卻還是依舊的編列預算給廠商玩,這也是傻瓜的一種。

工研院寫的計畫如果會成功,台灣今天就不會有微利的問題;工研院的那群人如果有技術,台灣今天就不會淪為四小龍薪資水平最低的國家。如果說一堆人做只做白日夢,那算抬舉,更精準地要說,一群不懂研發的人要管科技,這個國家的產業絕對會成為慘業。

三隻小豬(DRAM、LED、LCD)的故事,不斷的重演,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最終結果。沒有能人無所謂,自大狂妄才是嚴重,MEMS是關鍵技術,材料科學是基礎工程,機械加工是工業之母,感測器是工業的細胞....這些重要的技術領域,有誰願意投資?只因為需要投資研發與長期經營,這正是台灣企業做不到的罩門。產業做不到還不打緊,政府有關單位還跟著瞎起鬨,這就是慘業的必然現象。短視,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健忘,更是韌性(任性)的表現,這就是經濟奇蹟之島--台灣。

能夠動不動就蒸發幾千億的國家,絕對是有其實力的,政府官員一定會以那些落後國家為例,『有人想要虧錢都還不見得有錢虧,台灣算是有底子的地方』等等的話來自嘲。

看到國外有好的技術出現→馬上快速的思考致富方法→買設備→到國科會科技發展單位申請SBIR等補助→平價銷售→擴大出貨量(營收)→預期訂單→擴充產能→募資與炒作→上櫃→名嘴炒作→股票大漲→畫大餅→良率低→訂單承接不上→擴大購置設備→產能過剩→殺價求售→股價下滑→泡沫產業→南柯一夢....

這就是台灣四大慘業的共同模式。那位財務長的一席話,SBIR的主事單位是否有好好地反省,為何帳面上的研發投資額度都被拿去買設備了,卻沒有人發現,這些SBIR的審查委員都是吃甚麼長大的?(每次看到那些審查委員,心裡就不免難過,這些人來審企業的研發投資,如何不出問題?)國科會又是以甚麼KPI在看自己的價值的?

要談問題的根源,太多屬不清的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國科會的補助案才是元兇。今天如果不是國科會的一些補助案,台灣企業不會論落到這樣的田地,起碼會務實點。國科會的補助,只是助長工研院一堆人的心抽離研發的任務,每天想著一步登天的步數,這樣的國家科技政策,如何不出問題。

政府機構常常有一些良法美意,卻在那僵化與缺少創意的機制下,加上公務員不尊重專業的結果,好多的措施,都與預期的目標相違背,甚至更糟。職訓局推動的TTQS,也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也有心協助企業轉型,卻在執行上被機制與錯誤的KPI主導下,對台灣企業的教育訓練,起了更嚴重的錯誤思維--教育訓練是政府的事,企業就是配合政策。這些企業經營者大概都不知道,企業倒閉與政府有何關係?經營的成敗是企業的責任,政府只是建構平台,塑造一個更好的經營環境,讓企業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只靠政府奶水的企業,就像永遠放不了手的自行車學士,難以百年。

個人有幸在十幾年前,在美國碰到一位華人科學家,陳教授(成大畢業的)。一生研究天線技術三十多年,花了美國國防部不下百億美金的預算。個人好奇地請教他,為何不回台灣發展,只要拿其中1%的資源,不就發了?陳教授笑著回答說:『個人這方面的技術還淺的很,還要再努力!』這樣的學者、科學家,台灣是不可能找到的,以台灣的現況來說,大概已多了不知幾十家的股王(亡)了!(這也是台灣企業的功德,讓商品快速的折價、平價到低價,價格殺手絕非浪得虛名)。

工研院只是淪為孵蛋器(大陸人說的,比較傳神,只因為台灣根本沒有真正的育成中心)的管理員,一心想著發財夢的單位,如何會有未來技術的研發。所有的產業,都只靠設備來支撐(IC、LCD、LED、風力發電、太陽能等等),設備能力又控制在別人手上,設備廠商絕對不會與台灣客戶搏感情,只是利用台灣廠商的賭性堅強,來當其可靠度實驗的白老鼠,終了還是要推廣到更有前途的市場。這塊最有價值,也最需要技術的部份,台灣政府看到了嗎?國科會的那票人懂嗎?如果這個問題都無法提出來討論,台灣是沒有科技前途的。

台灣最大的敗筆就是沒有科技政策,最大的錯誤就是投資電子慘業,最沒有眼光的是缺少材料科學的投入,最笨的是居然不懂機械工程的投資是最根本的,最可惜的是看不清楚最好的產業是感知器(Sensor),這些領域沒有人投入,只因要花很長的時間與不斷的研發、最嚴重的問題是一堆沒有用的科技政策與國科會的那票人。未來十年的顯示技術是甚麼?未來十年的能源技術是那些,有人講得出來嗎?

沒有技術盤點、不懂技術預測、不知技術策略的方向,那還能稱之為國科會?Sony公司在幾十年前,把很多神聖的研發戰略調整,只打出四個字:『輕、薄、短、小』,市面上很多的小型化零部件,就是這個政策下的產物。要說沒有這樣的政策調整,今天手機的發展並不會那麼的快速也不為過,這就是洞察先機。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