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4, 2020

沒有遠見的科技政策

寫於2012/9/10

如果科技政策不改弦更張;如果教育政策不虛心檢討,重新定位;如果總統府不好好的靜下來,思考願景與策略;如果行政院還是那麼的顢頇與無執行力;台灣的競爭力(還能留在四小龍名列)也就只有五年的時間了。一個沒有願景與策略的領導,自然無法看到有執行力的團隊,散彈打鳥的病急亂投醫,第五隻小豬(D)很快就會出現。

淡定是適合上了年紀的人,當然年輕人也該偶而淡定,在業務執行方面,活力與熱忱加上行動力是重要關鍵,前提是策略正確與目標明確。科技政策要的是未來的競爭力,是希望藉此補助,鼓勵企業進行未來競爭力的投資,不該著眼於現代產品,甚至已上市的產品。現在的做法,說穿了只是讓一堆國科院的教授有事做,讓學校教授可以兼點差,審查SBIR等案件,卻是浪費民脂民膏的錯誤政策。

研究發展本來就是燒錢的工作,只靠企業的力量,是有點難度,特別是眼光狹隘、短視的台灣商人。個人強調過好幾次了,台灣根本沒有研發,只有產品設計,是研究開發的最下游工程。這段投資可以立即看到回收,自然很重要的,但卻是沒有根的浮萍,因為那是必然的微利競爭。市面上的元素都齊全了,任何人都可以做的東西,如何不落入價格戰的泥淖?

以台灣的現況,研究領域根本做不到(價值觀、基礎素養與能力都談不上當科學家的條件,而且開發支援環境的缺乏,也讓基礎研發困難重重。加上制度僵化,讓科學家難以生根)。不要說工研院,連中科院都有問題,大概只有中研院看得到研究的影子。很多學校標榜研究,其實也不過是產品開發的領域,為了只是要快速回收(孵蛋器)。

一個企業如果毛利沒有40%(研發投資加上行銷活動,都需要利潤來支撐)以上,要進行研究開發,是有其難度的。雞與蛋的問題永遠離不開決策,那些先進國家的大企業,也是經過小企業規模而來的,並非一開始就是大企業的。簡單來說,透過研發讓企業茁壯,是國際知名大廠的共性。

台灣政府應該鼓勵企業進行開發的領域,與國際大廠或是科研單位進行專利授權,開發關鍵零組件或是材料的開發,規劃技術供應鏈的分工,才是王道。企業如果擁有一些外面買不到的東西,才有可能擺脫微利的緊箍咒,否則要論投資,大陸錢比你多的是,要砸錢台灣絕對陪不起的,太陽能就是這樣的現象。這部分才是國科會應該注目與投入的部分。

技術開發的著眼點在於三到五年後的技術;研究著眼於五到十年後的技術(傳真機技術的專利是一百多年前就出現的,液晶技術是默克一百年前申請的專利);產品開發則是看當年業績,也才會出現如:宏達電一碰到小米機的上市,立即產生諾大的變化(價格、毛利、市占率等)。

要數落教育政策,有時也覺得不太厚道,畢竟一個願景都沒有的國家,要教育部長把重心放在哪,當然會與產業需求出現落差。問題是百年樹人要的不只是會賺錢的機器,還要有一些會創造賺錢機器的優秀人才,與基礎工程的建置。在台灣,教育訓練被忽視的原因,就是教育訓練只淪為賺錢的機器,而不是創造競爭力的來源。

優秀的醫學院學生,自然會去當醫生,好賺(現在要去當美容醫生,更好賺),誰願意回學校執教鞭。但一個優秀的教授,可以教出無數的優秀學生;一個優秀的醫生,只會成為名醫,卻可能被醫德打敗。微觀與宏觀的取捨,那就是教育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氣魄與遠見,重要的是價值觀的養成。

李宗瑞事件本是一個平凡的社會風化案件,只因為是富二代,只因為牽涉到的很多都是名模與藝人,事件的發展自然佔盡了媒體的版面。但台灣健忘的社會,是無法看遠的一個民族性的表現,林益世事件如果沒有媒體再提起,除非有選舉,大概很多人都忘了吧!

企業經營談永續,經營不是一天兩天成功的問題,美國41歲美女老闆Sara Brakely創造Spanx有成(緊身褲),擠身十億美金俱樂部,羨煞了多少人。白手起家,十年內從五千塊美金累積到十億美元的身價,很成功,但聽到她的一些訪談,還是不得不佩服,因為看到的是為了百年奠基的努力。不像電子產業的老闆,每天只為股價與毛利率有沒有破五而煩憂,這樣的遠見,在台灣似乎被淹蓋掉了。有,也是奢侈的夢想,如果不以這樣的理念來經營企業,那坑人慘業處處可見,這是教育制度沒有做到的部分,沒有價值觀塑造,只製造出一堆的賺錢機器,您說該不該批評?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