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y. 18, 2020

領導的身段還是需要有點高度

被遺忘的19個管理定律-16(刺蝟法則)

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應該不陌生。本來人與人,企業與企業,在很多客觀情境下,不太容易跳脫自然法則。然,總有人想要改變世界的定律,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或是希望找到一些自然現象的發生原因,以做為改變或是應對的基礎。科學家如此,管理學者如此,企業經營的戰略規劃也是如此。(每人都希望是阿湯哥,在不可能的任務中的那個打不死的漫畫英雄)

永續發展是企業最高的夢,建造一個日不落帝國是領導者的企圖心表現,還是不得不說一句話:「百年不易啊!」百年況且不易築夢,何談永續經營?自然法則加上客觀因素的相乘效果,很多的理念與使命都會因為現實壓力而變質,結果就是另外一回合的出現。

想想體育活動都有其回合戰的設計,如果拳擊沒有回合戰的話,那大概只能從歷史中查到拳擊賽這樣的名詞。企業經營也一樣,戰略、體能、體力與技巧,必須隨時保持最佳狀況。一段時間後就必須換手,成為另一場拳擊賽的舞台(接班)。只要有點疏失,一場競賽就結束了,新的選手又重新被拱上舞台,這就是企業經營的循環。

盡管世事如此,還是有很多的學者想要藉由實務的研究,找到一些理論來改變這些事實,這也是管理學者可愛的一面。有學者利用刺蝟來研究組織內人與人互動的關係,把一群刺蝟放在冬天的室外。天氣冷,刺蝟為了保暖,互相會靠近。身體是溫暖了許多,卻因為本身的長刺,讓對方很不舒服,結果又自然的離得遠一點。離遠了又冷,靠近了又會刺痛,這樣一來一往的過程,慢慢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有保暖的效果,也不刺痛對手的距離,這就是「刺蝟法則」的研究來由。

這個研究得到的結論是,兩者之間,維持一個適中的距離,是最好的關係。研究絕不只是要知道事實,而是要把事實得到的啟示,轉化為管理上可應用的理論。透過「刺蝟法則」的研究,學者的建議是在人際關係中,建立心理距離是必要的,特別是領導與部屬間的關係(台灣人老人家常會教訓年輕人無大無小,就是這樣的氛圍吧!)

中國人自古以來重士不重商,無奸不成商的說法延續了幾千年,商業模式的發展,是比較偏向小眾,地域性的商業。只要是靠外貿,跨區域經營的,幾乎都會成為富人家(這也告訴我們,商業本來就沒有地域限制,國際化本來就不該特別強調的名詞),如胡雪巖、喬家大院,台灣的林家花園....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老闆與與員工的關係都保有領導的尊嚴又被接納的特徵,這就是「刺蝟法則」的現象。

反觀很多領導或是企業經營者,與部屬間的關係,黏到幾乎都是一手由幕僚處理的程度。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被蒙蔽、或是越殂代庖的情事發生。一開始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在握有權力或是享受資源的方便性後,理性慢慢地消失,任性取代理性的思考,結果就難以預料了。

既然是團隊,互相間緊密的合作關係是必要的。然「刺蝟法則」提醒的是太靠近彼此會出現互相制肘的情形,保持一個適當的心理距離,會讓關係更有持久性。組織裡的輪調制度,也是避免「刺蝟法則」的一種方法。一個人在一個部門或是職位待久了,就比較容易出事,或是出現效率減退的現象(經濟效用遞減原則)。

反觀國內的現況,小團體衝刺,對外是十足的刺蝟特質,捲起身子,任何人都不易親近,除非準備先受到刺痛,結果同質化與難以打破的排他性,事情如何推動?

很多的領導人在用人政策上,都會採取定期制,戴高樂總統就是典型運用「刺蝟法則」的一位成功領導者。他的秘書或是幕僚,基本上都是兩年一換,要避免的就是太過熟悉後帶來的一些不必要的牽扯。古代皇帝即位的當下,首要任務就是拔除革命兄弟,劉邦對韓信等兄弟的無情,是一份難以言明的無奈。革命兄弟把朋友拱上皇位,自然會有仗勢功勞而出現跋扈的時候,對於一個皇朝的治理,絕對不是好的現象。如果沒有「刺蝟法則」的調整,可能會互相傷害,只好犧牲了革命戰友。

當然,也有人從擴散思考來看「刺蝟法則」,狐狸想要吃刺蝟,刺蝟只要把身子一捲,全身的長刺就讓狐狸無計可施,如果把這種現象放諸企業經營,企業是否有一副如刺蝟般的長刺,有的話就不容易被狐狸給當作盤中飧了,這也是經營戰略上提到的核心能力。問題是…當每個人都成了刺蝟後,公司還能運轉嗎?…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