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Nov. 20, 2020

成本的結構,你知道嗎?

2020-11-20

前幾篇提到情境的轉變與企業的對應,有很多的迷思,一般製造業談成本,人事費用並不是重點啊!沒錯,這也是員工與經營者之間的觀點差異。經營者看的是長遠與整體的系統運作;一般員工所理解的成本,往往只限於損益表上的Bom cost與毛利率,是兩個不同維度。

先來談談成本結構,把成本結構弄清楚再來談如何管理,比較實際。

成本應該從兩個維度來分析,一般只以「料、工、管」的分類方式過於草率,無法達到真正的成本管理目標。這也是損益表上無法交代清楚的地方,無法做到TCO(Total Cost Ownership)的成本管理。損益表上料工管的管理模式,是為了財稅上方便起見,有點籠統。以管理的角度來看成本,可以分為直接與間接兩個部份來分析。要從TCO的管理方式來看,必須要分離出有效成本與無效成本。個人把成本歸類如下:

變動成本:

材料費:

  • 直接材料
  • 間接材料

加工費

  • 直接人件費
  • 間接管理費

管理費

  • 間接人件費
  • 設備維修MRO
  • 折舊攤提

固定成本:

人件費

  • 薪資
  • 獎金
  • 勞健保
  • 人才招募

辦公費

  • MRO材料
  • 折舊攤提、房租

廣宣費

  • 廣告
  • 宣傳

公關費

  • 客戶關係
  • 企業形象

這樣的分類看似完整卻不充分,因為所有的項目都包含有效與無效兩部份,以稅務觀點只看獲利多少,以經營管理的觀點,卻必須了解如何賺錢與該賺多少,才有可能達到企業三安的目標。台灣企業普遍受到微利經營的衝擊,可以歸因於成本管理的粗糙。

價值工程談機能有三部份,基本機能、輔助機能與無效機能。把機能分析套進成本管理也是一樣,成本包含基本機能成本、輔助機能成本與無效機能成本。成本的過度管理也是造成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成本的漠視,更是微利的幫凶,這些成本都是隱藏在管理世界中,打開這把鎖,拾回來的就是企業該賺的錢(Unlocking Hiddend Profit)。

為何如此說?舉個例子更方便說明。譬如材料費,是合理的成本嗎?如果以實際成本來計算,根本無法看到成本的問題,必須從機能的觀點來看成本的配置是否合理。管理的名言「研發階段決定80%的成本」,所有成本當設計完了,就大致底定,製造部門所能控制的,就是區區20%。此部分的管理重點在於設計的DFX理念實踐。

加上製造過程,品質問題、供應商問題、產銷協調問題、以及作業員成熟曲線問題,效率、稼動率、重工、缺料等等的生產效率,增加出來的成本在稅務成本的觀點上看不到,自然也不好管,卻因此吃掉該有的利潤。(成本=利潤)。

還有傳統損益表上的製造成本,也忽略了一些間接成本與機會成本,以及未發生卻存在的成本(如庫存、呆料等等),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勞動生產力的損失。台灣企業對於員工的時間控制很在意,卻從來不管效率,以為時間投入越多就是越好的錯誤觀念,又疏於人才投資,只買到員工的時間,根本沒有買到員工的資產價值。低薪低生產力,只要時間給公司就好了的經營思維,隱藏的成本如果仔細計算出來,可能所有經營者會嚇了一大跳。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