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Nov. 24, 2020

成本管理的幾道鎖

2020-11-24

成本結構的分類,直、間接決定了成本管理的做法,是成本管理體系的系統觀,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成本意識」。

企業管理成本,材料費絕對是最關注的一個焦點,依靠的也就是「詢、比、議」的傳統作法。議價與殺價技巧,到底成效如何?從電子慘業的微利結果來看,是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詢、比、議」的採購模式,最大的迷思在於貨比三家不吃虧的邏輯,真的貨比三家不吃虧嗎?連ISO都依循此邏輯,希望建立稽核制度,卻把無效的管理成本也埋了進去,沒發揮效果,卻賠進無效管理成本。公共工程的圍標,是要踏進此一領域做生意的第一堂課。圍標如果可以成立,貨比幾家的論點,根本就是無意義的程序。

傳統「詢、比、議」的採購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不得不注意。

  • 缺乏合理的、科學的成本分析
  • 包裹式的報價,只看到整個包裹式的議價,看不清楚成本的責任歸屬
  • 無法標竿的訂定成本目標,只是相對低價的決策(貨比三家)
  • 無法反應機能成本,難以追逐價值,只看到價格的波動,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成本意識的建立,至少可以知道成本管理的目的與目標,也才知道該如何管理,建構成本意識是管理成本的基礎。

成本管理有幾個面相可以切入,分類如下:

  • 材料費的管理:DFX、ESI/ESP、TCO、VA/VE、與成本企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做到成本管理。對外則可以成本分析,供應商輔導與體質提升,以及供應鏈成本管理來突破。
  • 間接材料的管理:IT以及BPR是重要手段,TCO也是一個必須考量的重點,如果連成本率都無法掌握,管成本就像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 加工費的管理:IE、自動化、標準化、工時效率、DFX(DFA,DFM,DFP等)以及人員稼動率等。
  • 管理費的管理:人員生產力,BPM/BPR,IT的應用,VA/VE的運用等等。
  • 總持有成本管理(TCO):品質、速度、創新等,是不同角度的成本管理。

以台灣企業的經營特性來看,材料費的管理,暫不管方法對與錯,絕對是大部份企業關注的焦點。畢竟原材料佔的比重,動則80%~95%,這個部份只要動個1~2%都很可觀,重點是所有的廠家都是以同樣的觀點做成本管理,也就無所謂的競爭力的高下了。也難怪很多企業的採購主管,只要秉持「心狠手辣、伶牙俐嘴」就可以成為好採購了,但真的是如此嗎?

一個最簡單的邏輯,供應商不斷的被採購逼著Cost down,為何還有利潤?而且財報上的數字,都遠遠的高於客戶?被要求不斷的Cost down,理論上是否應該都見底了才對啊!這叫做遊戲規則。爾虞我詐的議價技巧,教壞了很多採購,結果把採購的專業踩到腳底下,還沾沾自喜。企業的微利,也是勞工低薪的主因,採購應該也算是幫兇之一,是採購的錯誤觀念,讓很多利潤被埋沒掉了。

其實國內企業有一塊處女地,不太被重視,那就是間接材料的採購。如何降低成本,不損及品質與供應商的關係,這部份還有很大的空間,30%~50%的空間都不足為奇,這是一塊被遺忘的潘朵拉盒子(Unlocking Hiddend Profit)。

當然還有很多的成本管理的著墨處,只是傳統的做法,成本被根深蒂固的認為就是要靠嘴皮子殺價,才會形成如此的粗淺。設計階段決定80%的成本,透過ESI可以有效的運用供應商的資源與價值,卻被「貨比三家」的政策給犧牲掉了。供應商的品質與經營管理的良瓢(AVL:合格供應商名錄),看起來是不關己,這樣的採購最可怕,沒有採購的訂單,那些品質與管理成本誰買單?不談成本分析,一昧的只看數字,最後連成本的合理水位都無法討論,如何降低成本?

接下來就來逐一談談如何有效管理成本,打開獲利之窗。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