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14, 2018

價值工程概論

價值工程系列一(前言,寫於2010/06/11)

談了很多的東西,從戰略層次到戰術層次都有。從經營管理到品質管理,看起來已談了不少。可往後回首,總覺得該談的太多了,原來談過的還只是那麼的局限與渺小。管理有如浩瀚大海,門派多如過江之鯽,各有其理論與學派出處,並無所謂的好與壞。然有很多的東西,一旦傳入到台灣,似乎都會出現一些變調的現象,積非成是的結果,讓很多的東西都被看扁了,殊是可惜,價值工程就是這麼一套系統。

價值工程引進到台灣,少說也有三、四十年了,但幾乎都只聽到朗朗上口的價值工程,實際上落實的企業少的可憐,原因何在?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最近又聽到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譬如有人說:「價值工程無限制的實施,品質遭到某種程度的拖累,是必然的結果....」等等,這樣的錯誤,如果被錯誤解讀,形成印象,沒有導正,以訛傳訛的話,問題將更形嚴重,不利於台灣企業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最近正好談到總持有成本的議題,就花點篇幅來好好談談價值工程,這個很值得台灣企業重視的一套管理系統。

很多人把價值工程當作是降低成本的手法,不能算錯,卻因此忽略了價值工程的真正涵意,結果就會出現前面所說的現象。價值工程的出現,是由於降低成本的需求而發展出來,但實際上價值工程在經營理念上的意義,遠高於降低成本的範圍。

價值工程的核心思想繞在【V(價值Value)=F(性能Function)÷C(成本Cost)】這個公式上,看似簡單,卻蘊涵著無限的空間,有窮一生難窺其究的讚嘆!單以這個公式來解析,就不只是談Cost的領域而已,以性能與價格的比值來決定價值。(大陸人常說的性價比就是源自於此公式)

對於習慣於製造領域,以成本為競爭力考量的台灣企業而言,眼光裡只容得下成本,其他的都不是考量的重點,降低成本成了唯一的經營模式。此一經營模式讓企業陷入微利的競爭,從保五一路下滑,甚至保三、保二,也難怪台灣的薪資水平一直停留於二十多年前的水準,遠遠落後於亞洲四小龍。降低成本確實也是提升價值的方法之一,但成本不可能無限制的下降。物價、匯率、原材料都不是企業所能掌控的要素,最後只能以壓低薪資來創造競爭力,也因此讓台灣人的生活,一直停留於生存的層級。

提升價值的最佳手法是提升性能,從性能著手,可以無限制的發揮,是一個永無止盡的發展空間。十年來韓國企業的轉型成功,無不都是從F著手。以品牌、研發及產品設計,配合有效的經營戰略與行銷手法,已擺脫台灣人習以為常的便宜的東西才有市場的似是而非的觀念。增加成本看似不可思議,如果成本增加一點,可以大幅提升F的話,那是否也是價值的提升?也就是以更高的待遇,晉用更好的人,追求更高的生產力,才是根本之道,而非一昧的只看低廉勞動力市場在哪,過著吉普賽似的經營,既使賺翻了全世界,也只不過是血淚工廠的一種闡釋,不會受人尊敬的。

以價值為出發點,個人談附加價值、企業談經營價值(品牌認同、社會認同及員工認同)、政府談生活品質,都是以更更的收入、更短的工作時間與更大的生產力為目標,而不是強調加班多,可以多領加班費等錯誤思維來墊高社會地位。每次幫企業上課,看到學員個個一臉倦態,機乎千篇一律的都是因為平常加班太多的緣故,這樣的企業與社會,工作的目的與價值在哪,有沒有人想過?難道人的一生就只是為了工作而活?錯了,是為了更有尊嚴與更好的生活而工作,所以必須思考得是以更短的時間,做出更高的產出,才是正確的勞動政策。

『有錢真好,有閒更好』,鄭板橋先生的一句話,是否能敲醒台灣企業老闆的閉塞思維,實在一點把握也沒有,但實施價值工程的企業,絕對可以從中改變企業文化,凡事以創造價值、提升利潤為最終目的,希望此系列的文章,對台灣企業有啟蒙的參考。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