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3, 2020

提案與跟崔

價值工程系列七(實務-提案改善-II)

要讓提案順利在組織內形成氣候,創意導向為首要。當然一路走過來,價值工程也進入不惑之年,積累的經驗也很可觀。藉由別人的一些創意點子,觸類旁通,是提升改善提案的好方法。特別是Osborne的創意法則,常被應用於改善案例,相信也可以作為有心導入價值工程,或是想要改善成本的參考。以下就是Osborne的改善原則:

  1. 有無其他的使用方法?
  2. 照現在的樣子做一點小小的改變如何?
  3. 能不能從別處借用一些概念?
  4. 形狀、顏色及動作等)改變一下如何?
  5. 擴大的話如何?
  6. 加一點、多一點時間、多一些次數、長一點、強一點、
  7. 加一點其他價值
  8. 縮小的話如何?
  9. 削除的話、小一點、壓縮的話、薄一點、小型化、低一點、短一點、輕一點、流線形的話、分割的話
  10. 可以代用嗎?
  11. 以別人的方法取代、以別的東西取代、以其他要素取代、
  12. 以其他材料取代、以其他製程取代、以其他動力取代、以其他方法取代、其他的顏色如何
  13. 加入其他的要素替代的話如何?
  14. 以其他要素取代、改變為不同的型態、改變Layout的話、改變順序的話、原因與結果改變的話、改變基礎的話、改變日程的話
  15. 相反的話如何?
  16. 相反的話、裡外改變的話、上下改變的話、功能改變的話、正反對調的話
  17. 組合的話如何?
  18. 合金、組立、組合的話、改成組件的話、目的組合的話、概念組合的話

當然還有很多的創意思考方式,將慢慢介紹給各位。

價值工程的重頭戲在於改善提案,但成功關鍵卻在於改善案的執行與跟催。很多的公司在導入價值工程時,就只是學到技巧,而欠缺了系統的支撐,結果也做得有模有樣,最後卻不了了之,虎頭蛇尾的收場。這樣的結果當然會讓經營者喪氣,問題是經營者對價值工程的理解不夠,才是關鍵因素。

很多的經營者只是道聽塗說,知道有價值工程這一回事,卻不深入去了解其內涵,就一昧的下命令讓管理階層去執行。結果在文化、體系都沒有改變的狀態下,自然就難以看到系統運作的效果。最常看到的就是全公司熱熱鬧鬧的實施價值工程,學了一點技巧,然後就把所有的責任丟給採購;要不然就是只看到一些平常的作法,至於創意思考,都被習慣領域綁架了,結果自然無法滿足經營者的期待。沒有全員參與,欠缺創意思考,少了系統運作,要成功何其難。

個人的經驗裡,就出現這麼的幾個案例。同一個產業,三家公司都是個人指導的,但結果卻大不相同。

第一家公司在面臨既爭壓力下,思考著如何突破困境,最後評量再三,確定價直工程可以解決經營困境。經過多次的討論,個人提出的建議是:全公司自由報名參加,以塑造一個環境與增加共識;其次是把供應商也納入訓練的對象,一起成長,一起面對經營壓力;其三是在總經理室成立價值工程推動小組,指定兩位優秀的工程師,進行價值工程的全面推動;最後再由此小組建立價值工程的管理辦法,落實學習的技巧與觀念的突破。結果在導入價值工程的第一年,就節省了兩億六千萬元的成本。

第二家企業的作法就不是如此,採購上採購的,供應商上供應商的,研發上研發的,上完課後就由採購要求供應商提出改善方案。結果供應商也確實提出一些方案,但很多的案子,研發部門不想添麻煩,就直接批註需要進行壽命實驗,結果採購部門在還未見成效前,就要提出壽命實驗的預算,也就打退堂鼓,結果自不在話下。

第三家為日商企業,學習過價值工程後,個人打個電話去關注,結果採購主管告知,公司的戰略不在此,所以並沒有大動作。

這就是同樣的企業,在同樣的老師指導下,學同樣的東西,卻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原因很明顯,是觀念、系統與全員參與的不足。有心導入或是學習價值工程的企業或是諸位,建議多思考這裡所談的一些情境,經營者尤其要注意,否則事倍功半,慢慢的對於一些管理技巧失去信心,並非管理無用,是企業文化甭用。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