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19, 2020

還記得那段黑暗期-黑心食品

本文寫於2013/8/15

一整年下來,黑心食品的新聞不斷。從塑化劑到毒澱粉,外帶杯蓋的耐溫度問題,過期粽子事件,病死豬與過期商品到今天的甲苯溶劑擦拭紙類食品盒.....如果說黑心商品僅止於此,那大概是我們自欺欺人,這些恐怕只是冰山一角,還未爆發的不知還有多少。

每當出現這種事,都會有人信誓旦旦的要解決,結果還不是不了了之,問題出在哪?QBQ都已被遺忘了。其實這個問題最大的元兇是台灣根本沒有供應商管理能力。供應商管理一般英文稱之為SQA(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意指供應商的品質保證。企業選擇供應商,選的不只是價格因素,也不是一件採購案而已,是評選供應商的品質保證能力

國內很多企業都是以檢驗來證明其品質保證能力,那是很粗淺的品質觀念,只能稱之品質管理,還達不到品質保證的層次。一件物品通過檢驗也只止於那件物品的判斷,其他的就無法保證了,這就是最近出問題的主要模式。如果一家供應商具備合格的品質保證能力,供應商自己會有一套管理機制,企業才能夠安心的使用供應商提供的商品。相對的,如果企業本身沒有品質保證能力,無法掌握供應商的品質保證程序,最後如『統一』說的:我們被供應商騙了。這是一句合格採購最不該說的話,會被供應商欺騙,也代表企業本身沒有能力判斷,欠缺品質保證能力,這些事情說明了台灣採購管理的徹底失敗。

身為採購協會的一員,是有點汗顏,採購到底都在做甚麼。連供應商生產線上用的物品是否有害物質都無法得知,採購能說沒有責任嗎?據台中的這家供應商透露,下游廠商還有幾家國內知名餐飲企業(連米其林級的都上榜了),應該說台灣的專業採購迷失了方向吧!價格很重要,但品質的殺傷力比價格更為大,卻被一個『不知道、也是被害者』的說詞給埋沒掉了。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台灣企業與供應商並沒有策略合作的理念,採購與供應商間,只有價格關係,沒有供應關係,既然如此,只要便宜的就是好供應商,哪管他品質問題對自己是否有影響,也因此可能被供應商賣了都還不可知。桂冠的採購去評估粽子工廠時,還被假生產線所蒙騙,大概算是一絕吧!

國際上食品安全採用的品質保證系統最代表性的就是HACCP,幾乎很多的食品業都已拿到了HACCP認證,遺憾的是這種黑心事情還是不斷的出現,這只能證明台灣的企管公司與認證單位的無知與愚昧(要不也是黑心)。協助餐飲業拿到HACCP認證,連個使用有害物質的問題都無法知道,這個HACCP才是該被檢討的核心問題。中國人那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應付功夫一級棒,加上企管公司的惡性競爭,劣幣驅逐良幣,這些認證早已淪落到玩文字遊戲的層次了,根本沒有真正的品質保證能力。

橘逾淮變枳』這個成語用在台灣商人身上最恰當不過了,世界上任何系統只要引進到台灣就會變質,為何?台灣人的創意太強了。一個沒有標準化觀念的國度,品質保證只是做給別人看的,而不是社會責任,為了賺錢,管它那麼多,消費者只是俎上肉,健忘症讓廠家有恃無恐,一個又一個的事件發生,有1985聯盟關心嗎?

採購的第一個要學的專業能力就是供應商評選與管理,但坊間企業對此機能的漠視,讓人難過,總以為找供應商,發訂單,讓別人賺錢的事誰不會,結果就是種下採購的錯誤認知,只要懂得議價技巧就夠了,會殺價的就是好採購,其他的不是重點。(結果是供應商的獲利率都高於中心廠,出現一種弔詭的現象)

很多人還是會不服氣地提到,那這三十年來創造的經濟奇蹟難道是假的嗎?是也不是,創造了經濟奇蹟,卻無法改善員工待遇,可見是以勞力成本來換取經濟數字;其次,很多產業是以黑心財來積累經濟光環,並非真正的競爭力。把品質保證的成本加進來,台灣企業還有競爭力嗎?這才是QBQ討論的重點。「馬無野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就是這樣的寫照。台灣房價飆升,不是地產商與仲介商炒出來的結果嗎?還是官商勾結的結果?

美國供應鏈協會做了一個調查,有個數字很耐人尋味,Apple在美國用了43,000個員工(創造的就業機會數),卻養活了700,000萬個海外的工作機會(供應商的勞工數),用20,000名員工管理供應鏈上的供應商。被美國政府質疑的地方也在此,Apple創造的財富是犧牲海外落後國家的勞動力所得來的。

回過頭來看台灣,薪資無法上漲的主因就是這種現象,整個製造體系在海外,創造的就業機會也在海外,拱出來的GDP只是虛的數字,無補於社會的進步,鴻海就是Apple的最大幫兇。(Apple被美國政府告逃漏稅的理由出於此,把大部分的營收做成成本,國內收入少了,繳稅自然也輕鬆了。國內電子產業,受到政府錯誤的獎勵投資政策的恩惠,在國內繳的稅微不足道、只有象徵性的一點錢,台積電大概是最代表性的企業)

如果台灣的企業再不重視採購的品質保證機能,這樣的事件只會如連續劇一樣,不斷的高潮迭起。採購協會也該負起責任,一昧地引進一些先進國家的手法,卻不思「理念」的建立,與國情的差異,就如猴子穿西裝一樣,看來人模人樣,還是改不了猴子的習性,無法如人般地做出人類的舉動。理念與觀念的突破,重於技巧之上,無法改變企業的品質保證理念,技巧的應用反倒容易陷入格格不入的困境。專業採購的價值在於能夠讓企業看到社會責任,又能夠為企業做出競爭優勢的成本力,而不是一張證照所代表的表面意義而已。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