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2, 2020

供應鏈上的採購價值

採購管理寫於2011/01/10 15:00        

供應商對採購的意義,如果再回到採購的基本面,從價值鏈來看採購的業務,借重供應商的力量,加乘效果是採購績效呈現的最佳解決方案。以下面的圖表來說明,採購的價值鏈觀點該如何擺,應該可以看得更清楚。 

以產品生命週期來分析,採購從產品開發的涉入,量產前的供應商評選,量產中的日常採購到售後服務的備品採購,是產品生命週期中最完整參與活動的機能部門(其他部門都是一個階段完成後就撤退)。產品開發階段,採購透過策略的運作,實施供應商開發、遴選,以選定合格供應商(AVL),進行EPI、ESI等活動,來進行Cost reduction(DFC、DFP),此部分即所謂的設計採購。對採購而言,這些活動是價值創造最可觀的階段。

其次進入到產品開發過程的試作、評價,採購扮演把好供應商引進企業供應鏈的角色,支援新產品開發的樣品製作,品質確保,以協助專案的順利進行,這個部分也是正面的價值創造。進入到量產階段,採購繼續進行成本管理活動,透過SCM、PO less、SQA與採購計畫的運用,為企業創造成本優勢,此階段主要重點在於Cost down,這些是價值鏈上的價值創造活動。

然採購也有一部分的業務,受到傳統觀點的影響,採購必須遵守ISO的規定,進行詢、比、議的程序,在Cost擺在最優先的狀況下,加上欠缺一套有效的總持有成本(TCO)分析能力,常常在比價壓力下,選擇了不適當的供應商。結果,每天被品質、催貨、特採、重工、缺料及庫存的問題所困擾。這部分對採購來說,是負面的價值。遺憾的是,採購花費太多的時間(60%以上)在此部分,吃掉了可以在價值鏈上創造價值的時間,結果就是惡性循環的陷入到陀螺世界,轉個昏天暗地,一旦停了下來,也光彩盡失了。

如何擺脫這樣的困境,面對問題,作好供應商的有效管理是價值提升的關鍵,今天就來談談供應商風險管理的一些作法。

供應商風險管理的基本三原則為衡量、監測及降低(3M:Measure、Monitor、Mitigate)。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