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7, 2020

綠色採購從理念出發

綠色採購重點-II(2010/2/7)

        資材採購(製造用資材或是營銷資材)在綠色採購上,單單只考慮到買進來的東西有無含有毒物質、是否通過認證等是遠遠的不夠的。採購必須從綠色供應鏈的觀點,在整個供應鏈上,考慮到每個環節是否都能以節能減碳為目標,透過各個環節的努力,以達到甚或超越公司的綠色理念目標,才能算是綠色採購。(供應鏈的CO2管理)

        譬如餐廳採購蔬菜,經檢驗都沒有農藥殘留,看似OK,其實還必須深入了解,在種植的過程對農藥的使用,是否有時時思考如何降低對大地的傷害,創造出不同於灑農藥的一些農作方式,這都是綠色採購必須考慮的。

        看到很多的公司在做RoHs、WEEE,都只停留於要求廠商提出檢驗數據,根本都沒有深入去確認整個綠色製程的一致性,這如何能說已經做了綠色採購 (也難怪會被供應商欺騙) 。先進如Google這樣的公司,為了強調競爭力,在搜尋引擎的設計上,都以全球的伺服器同步動作來加速搜尋的速度,但這樣子一來,耗費的能源就非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到的。英國科學家已經試驗出,每用Google搜尋引擎查詢一筆資料,就會耗用7公克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說搜尋兩筆資料與燒一壺水所耗用的二氧化碳幾乎是一樣的高。

        難道Google不重視環保?問題是有很多的地方容易被忽略,表面的市場競爭,讓經營理念不知不覺中被破壞還不自知。台灣企業也曾有人很驕傲的以通過ISO14001認證做為企業的標竿,每次看到這種公司,個人就會很好奇的去看看公司裡的資源回收筒的內容,但遺憾的是裡面的分類根本就沒有徹底的做好,這說明了一點,虛晃一招。

        要做好綠色採購,幾個步驟是不可少。簡述如下:

        首先要先提出公司的綠色採購政策,做成文件化後,向供應鏈上的所有供應商充分揭露,並以此為找尋供應商的標準。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其實不易,因為採購的績效指標常以價格為最優先,其他的部分在碰到衝突時,自然會被排擠。有一個明確的政策,採購得以在利益上有所衝突時,有所依歸,不會成為代罪羔羊。

        其次,應該發展綠色標準,包括各種要求等。此部分難度最高,除了錢的因素外,還需要有很高的Know How與經營層的認知。相對的就是因為難做,做得好的企業,就是領先者。標準化要成功,公司的整體支持不可少,特別是高層的支持。(標準化是一個花錢的工作,卻很難直接看到成效,但標準化做得好的公司,品質水準與企業競爭力會持續提升,說歐美與日本企業競爭力強,源自於標準化的落實也不為過。)

        綠色採購的標準化必須涵蓋材料標準、綠色流程標準、有毒物標準、作業流程,以及採購與供應商互動過程的一些表單與規範等等。

        再者就是採購人員的綠色教育。一個採購人員如果連綠色採購的定義都不清楚,連規範都不瞭解,那如何做供應商的評選與輔導?採購人員在綠色採購環境下,起碼要做到能夠判斷綠色資材、綠色供應商的條件與評選、對綠色製程的基本概念,最後能以做到綠色輔導為目標。當然在綠色採購流程的執行上,要能夠充分掌握到LCA的數據,隨時提出採購的綠色改善目標。

        再來就是採購的績效指標。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最大的就屬績效指標。績效指標牽涉到考績、薪資與升遷的問題。如果沒有把綠色績效指標加進去採購的KPI中,那最後肯定只看到採購遷就現實,犧牲環保的結果。有時很多的事情不是採購所願,卻會受到經營壓力而失守。

        最後就是採購的綠色檢討。採購應該定期的把環保的成績與現況問題提出報告,給相關單位與供應商、甚至市場客戶,以建構整體對環保的共識,同時對社會做一個負責任的表態。環保要成功,外在的因素比內在的因素複雜得多,這種報告是讓社區、市場、客戶對企業的認同與支持的不二法門。沒有社區與客戶的支持,綠色採購是無法成其事的。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