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7, 2020

邁向Scope 3的環保消費

綠色採購(綠色消費)

        各位看官,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時值牛年,在此新春時節,謹祝福各位看倌身體健康,事事如意,牛年行大運。恭喜發財!

        今年是土牛年,努力耕作的牛,意味著大家要努力,問題是努力是唯一嗎?答案肯定有很多種,從政府、老闆、主管、家庭到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但肯定的一點是要有收穫就一定要行動(Do nothing,Nothing happened),重點是要如何行動?

        就以環保來說,為了避免河水氾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築堤防,看似簡單、有效,其實卻帶來更多、深層的問題。人因此犧牲了與自然對話的機會,活在一個巨大的監牢似的環境,面對的只是一片沒有生命的灰色高牆。

        生態環保,與自然對話,才是環保的真義。一樣的,努力如果沒有效率,那成功只是霧裡看花,模模糊糊。相對的,有效率的行動,卻往往不需要太努力,只因為用對了方法,一點一滴的時間都在有效、沒有事倍功半的動作中完成任務,價值才得以呈現,困擾才得以避免。

        環保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應該是消費層面了。前端的環保議題,都將在綠色消費的過程,產生化學反應。如行銷所談的,Pull的市場比起Push的市場是更Marketing in一些,成功機率也自然添加幾分。

        那該如何做綠色消費?,如何讓環保的價值呈現?應該也是談環保不可或缺的一環。談綠色消費,首先就是要讓消費者建立環保意識。一個連環保的不關心的人,哪會在意消費行為對地球的破壞有多大。畢竟環境的變遷,地球的形成過程,雖有幾次大的變革,但都無法讓人類以短暫的生命去體會的。龐貝特古城的消失,見證者根本都不知道自然的力量有多大;颶風侵襲,受害者絕不會認為本身也是加害者。短暫的生命只是一種感覺,但破壞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如何讓消費者有此體認,教育是首要。

        由此推之,建立環保意識的第一要務就是綠色教育。高爾先生的一部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帶給人類的衝擊只是短暫的,諾貝爾獎頒發完後,這個議題還在檯面上嗎?還是已被塵封到記憶的深處?人類是一種不見棺材不流淚的動物,卻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劣根性,寅吃卯糧是未雨綢繆的思維扭曲。生活的品質在經濟與物質的鍍金效應下,強調高品質與與高格調的消費需求,掠奪了大地的生命。另一方面,片面的以方便與便宜等簡單思考,來進行過度的消費行為,結果資源枯竭成了唯一的一條路。

        綠色教育不只是落後國家的問題,先進如美國這樣的超級強國,根本都沒有很透徹的做好綠色教育。記得20年前有一次出差到日本,在飯店從NHK電視台看到報導綠色教育的話題。那一集剛好介紹歐洲國家在綠色教育的做法。其中有一幕讓自己印象深刻,一直難以忘懷。

        丹麥人如何對小孩子進行綠色教育?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才是重點。丹麥人一般到超市買東西,如果有帶小孩子出門,都會進行一些機會教育。譬如說一個家長與小孩在超市裡,在選用物品的時候,大人都會問小孩有甚麼樣的選擇。小孩在選擇的時候就會提出看法,大人會給一些正確的觀念。

        那天看到的一幕是一位老爸帶著小兒子要買洗髮精,老爸先問小兒子要挑哪種品牌。小孩子看看後,就說了要選A品牌。老爸問:為何?小兒子就列舉一堆的觀點,如:這個品牌設計的包裝,是可以填充的,家裡的瓶子不需要用完即丟:其次設計的材質是屬於容易回收的材質,後續處理上比較省能源等...

        小孩講出觀點後,老爸再給小孩一些補充,告知還有產品的成分上,有一些對自然的影響的東西,相對比較低,以及對剛剛小孩提出的觀點給一些更深入的解說等等,充分運用了機會教育,讓小孩子的環保意識根植。

        另外一幕則是老媽帶小孩去丟垃圾,在垃圾分類箱前,老媽請小孩把一些瓶瓶罐罐分類,丟到分類桶。小孩在丟的時候,把一些飲料罐直接就要丟到塑膠類的桶子,老媽立即給於指正,告訴小孩要把蓋子與瓶子分開,因為那是屬於兩種不同的材質,不能夠放在一起。等等....這樣的家庭教育不知台灣人看到,會做如是想?

        當然綠色消費包括從消費的選擇開始,是否真的需要,還只是想要而已。不是需要卻想要的物品的消費,本身就是一種浪費,是否該考慮,那又碰到經濟與環保的矛盾了;其次物品的選用,環保標章的選用,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問題是環保標章永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甚至是否真的環保,還有很多的地雷區,但總是有環保標章,代表企業已有了某種程度的社會責任。

        在消費的時候,對於產品本身的環保與否,其實最有意義的應該是讓消費者知道LCA(Life Cycle Assessment )指標,因為不同的地方,LCA反應出來的意義是不同的,就如個人前面所提到的,尿布與幫寶適那樣比較環保?在水資源缺乏的地方,幫寶適的LCA會比尿布低的;這些觀念的教育與推廣,才是有心推動綠色消費的重點所在。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