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y. 17, 2020

TPS與SCM的經營理念

談談JIT與VMI(2010/2/7)

最近聽到很多人談VMI(Vendor Managing Inventory),意味著台灣企業還真時髦,想供應鏈的概念出來到現在,也不過是十來年的光景而已,台灣企業卻是大小不分,都玩起VMI的遊戲。這樣的一個概念,讓供應商背負庫存的責任,採購吃香喝辣的,以為撈到便宜,問題卻不是那麼單純。只要要求供應商做VMI,採購就可以回公司邀功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改變,裡頭卻有一籮筐的問題必須面對。

有人把VMI與JIT(Just In Time)混為一談,甚至有人把VMI比喻成JIT-II,這是天大的誤解,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供應商戰略思考。聽到這些論調後,認為有必要做一點澄清,有一股不吐不快的衝動。今天教育訓練的文章先暫時擱置一下,先利用此篇幅來談談JIT與VMI。

其實這兩種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戰略觀點,JIT是一種「拉式(Pull)」的生產戰略,而VMI則是「推式(Push)」的經營概念,在供應管理上,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盡管最終的目標都是在取得成本最佳化,但只能說是殊途同歸,作法迴異,採購與供應商所建構的供應關係,是截然不同的思維。各位請先看看個人整理出來的比較表,應該可以清楚的看出這兩種思維的差異。簡而言之,JIT是一種「追求整體流程最佳化」的戰略,而VMI是「追求最終結果最佳化」的關係,此為最大的差異所在。

當JIT開始被應用於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是幾十年前的事情,當時電腦化的環境,與現在的環境有天壤之別的差距,可知JIT是不太需要強調IT。相對的,SCM的盛行,是因為Y2K及ERP的出現,IT環境大幅進步以後,借重IT與流程再造的力量,讓供應關係的管理,有了全新的面貌呈現。問題是空有IT無濟於事,流程再造才是重點,而流程再造的成功關鍵因素卻是觀念的變革,如果沒有清晰的觀念,欠缺合理的理念支撐,出現變調的馬戲團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上表來看,JIT比較強調共榮共存的供應管理管理;而VMI則是強調No SCM,No PO的強勢作為,本意為建構策略夥伴關係的管理,到頭來反成了逼供應商就範的棋子。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