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12, 2020

專案成本管理的重點

        談到專案的成本,對很多新產品開發專案的人而言,是一個很不願意面對的題目。目標成本一直壓低,規格老是在變,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設計案,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其實新產品開發專案的價值也就在此,成本、技術、品質與時間都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市場每天都在變化,更加深了新產品開發的難度。然而專案成本卻是左右專案價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管理手法,那做出來的產品不具備成本競爭力,整個專案不就等於宣布失敗?

        專案的成本管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專案的預算,另一則為產品的成本。哪部分比較重要,並沒有定論,主要看產業與專案屬性。如果是電子或是資訊業的新產品開發,時間的重要性往往高於成本(Time To Market)。但對於一般電子產品或是傳統產業,則是成本的重要性遠大於其他,端看產品的市場機會與生命週期而定。

        至於一般性的專案,則是預算比成本來得重要,就像公共工程,因為預算金額龐大,對預算的控管,稍不小心就可能會帶給專案難以估計的傷害。我們今天就分為兩個部分來談此一主題。

        首先先來談談專案的成本管理部分。專案成本管理,不外乎兩種方法,一為外加法,一為內減法。外加法是指專案啟動時,依據專案目標著手設計,設計完後再尋求估價,以確定成本。在詢完價後,以目標成本為基準,進行Cost down活動,以確保目標成本的達成。這種管理模式事實上已無法應付市場競爭需求了,但不可諱言的,很多的傳統產業還是以此模式進行成本管理。

        另外一種模式是內減法。主要的做法是以目標成本為基礎,在專案啟動後,研發人員依據目標成本,展開成本設計。從系統的選擇,到細部設計,都以成本目標為底限,進行產品設計。在專案前期最重要的工作是成本企劃,以企劃來保證成本的達成,對工程師而言,難度自不在話下,但是其價值也毋庸置疑。價值工程中的1st lock成本設計,就是最有效的成本設計。

        內減法也有幾種不同的方式,有機能成本設計(價值工程)、競爭分析成本設計、標竿成本設計及目標成本設計等方法。以下就舉一個成本企劃(機能成本)的模式來說明:

        市場價格已不再是企業可以掌控的要素了,剩下的只有成本與利潤。一般做法是先訂定目標成本,但遺憾的是市場價格隨時在變,而目標成本卻是發生在後,所以往往產品開發完成時,價格又下跌了,成本卻無法達成目標所需,以致於利潤被嚴重侵蝕,甚至虧本收場。在電子產業此種現象不勝枚舉,特別是Scanner產業,讓人不勝吁吁。

        市場價格既然無法自行決定,那企業總該可以決定利潤吧!在利潤決定後,目標成本自然帶出來,如果市場價格下滑,那成本當然要跟著連動,這就是所謂的「成本任務自動化」的概念。要達到此一目標,就必須有很多的系統企劃與創意來支撐,否則難建其功。在此模式的運作中,重點不在目標成本,而是達成目標成本的必要手段。工程師必須從系統化的觀點來評估,找尋達成目標的手段,特別是創意的思考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設計中,工程師對成本的掌握,必須得到採購或是供應商的配合,才可能達到任務自動化的境界。舉個例子來說:

        有個案子,市場目標售價為1,000元,專案設定目標利潤為40%,400元,則目標成本就是600元。成本主要又可以分為三大塊,其分別為材料、加工與管理。假設企業的成本方針為材料費60%、加工費20%、管理費20%。則此專案的材料費只能分配360元(600元之60%)。加工費120元、管理費120元。

         以加工費的部分來談,加工費目標120元。如果企業的單位加工成本為每分鐘6元,則代表這個產品的總加工時間,不得超過20分鐘(6元/分 x 20分)。如果生產單位每個工序設計是1分鐘,則總加工工序不得超過20個工序。從計畫過程,每個單位的任務與目標都定調,接下去就是專案努力的方向了。(此一部分的KPI指標如下:維持每分鐘單位加工成本6元為廠長的責任;每台機器的組立加工時間不得超過20分鐘,則是生產線主管的目標;而每個工序維持在1分鐘以內,則是製造技術的目標;至於整個產品不得超過20個工序,則是工程師的目標)

        材料費分配到360元,如何將此一預算做最佳的配置,是專案的考量。產品還沒開始設計,當然沒有概念,但一個產品在規格訂定的時候,應該就能夠清楚的定義一些顧客的喜好與方向了。根據這些資訊,透過機能展開,再依顧客的關心程度(QFD:品質機能展開)或是(機能展開的FD:Force Decision法),求出個別機能的權重,再依權重分配各機能的目標成本。工程師必須依據目標成本進行成本設計,所以與採購與製造的跨機能活動不可免,否則掌握不到成本資訊,工程師無能為力。當然沒有足夠的創意,成本設計根本不可行。DFC:Design For Cost與ESI: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是成本設計上不可或缺的要素。

        當然在整個專案的進行過程,依據設計審查程序,成本審查也必須列入必要的審查項目,否則徒勞無功,白忙一場。要讓成本設計有效發揮功效,借重系統的力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如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就是一個協助工程師的重要工具。

        明日待續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