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12, 2020

專案成本管理與設計審查

        專案的成本管理過程,成本資訊的提供,是成功關鍵要素。舉凡材料行情、製造加工情報、供應商情報等等。而且不只是當下的情報而已,應該提供的是一份預測的數字。譬如說,電子產業的一些零組件,以產品開發的時候來估價,以此行情做為設計的基準,基本上是有問題的。理由無他,電子零件的市場變化多,等到量產時,是否價格還是一樣具備優勢?還是趨勢走漲,都是工程師設計上不可忽略的情報。否則設計時沒問題,等到量產時,成本沒有競爭力的情事恐難避免。

        此部分採購必須扮演一個情報提供者的責任,建構產品資料庫。對於優良供應商,更應該把廠商納入到ESI的對象,進行協同商務的設計。

        在新產品開發的不同階段,成本管理也有不一樣的管理目標。專案剛成立,專案立案的時候,必須評估產品的售價與成本設定的合理性,主要審查的重點在於售價的策略觀、產品市場競爭的優越性、與產品目標的結合性。一旦進入到產品構思的階段時,就開始審查成本目標達成的具體方案的可行性,與市場價格趨勢變動的掌握,以確保售價目標還是有效。在此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成本企畫,專案成員應該提出一個達成成本目標的構思案,是成本設計的先鋒隊。

        當成本企畫案確定後,成員展開成本設計。在工程設計階段,工程師的設計重點在於整體的系統規畫,與成本規畫重點。「研發階段決定80%的成本」,這個階段是關鍵。當然工程師最重要的還是技術的突破,問題是產品開發的目的還是為了賺錢,沒有足夠的創意,要兼顧成本與技術,有其難度的。此階段的設計審查重點還是擺在售價案的確保,與成本結構的可行性即可。

        一旦進入到細部(量產)設計階段的時候,工程師必須以DFC(Design For Cost)的思維來設計。工程師構思設計案時,從材料的選定、公差設定、製造性設計、組裝性設計、多機能設計等方面,來確保成本企畫案的可行性。製造單位更應該以設定的目標成本,與工程師進行同步工程作業來設計。工程師、採購與供應商的配合,也必須能夠透過一個有效的機制來結合,才可能成其效。以DFC的設計架構,在設計圖完成時,應該可以很清楚的估算出成本,如此才可能做到成本計畫的保證。

        細部設計階段的設計審查是以成本的合理性為重點,預估目標成本的達成狀況,是審查的重點項目。如果碰到成本無法完成目標需求時,專案團隊對成本目標達標的行動計畫必須很明確的提出來,否則一旦圖面發出後,事後的ECN(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將會侵蝕工程師的工時,與影響專案的目標。

        在進入量產準備階段,製造單位必須很精確的提出成本製造計畫,有必要的時候,階段性的成本降低計畫也必須有腹案。設計審查以投資的角度與市場的布局為重點,成本管理應該是著重於趨勢的變化。當然各單位也該為創造更高的利潤而準備。價值分析就是一個常被用來進行成本管控的系統,以顧客導向、價值導向與利潤導向的系統作法,提升專案的事業獲利性。

        如果產品屬於需要售後服務的專案,也該為售後服務成本進行設計審查,以確保獲利性。至於量產的成本管理,是另外一段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在本專欄討論的範圍。但專案的整體績效評估,必須全面的進行審查,以確認專案計畫各階段的好與壞,作為未來的改進材料,達到Lesson learning的效果。

        下期將開始談時程管理。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