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17, 2020

財務評估的方法

        前期談到一些財務評估方式,很多工程背景或是沒有財務背景的專案經理,都不免會有如何帶好專案的擔心。當一旦被賦于專案經理人這個職務的時候,專案經理就必須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些管理會計的部份,而且越快越好。 畢竟在專案進行過程,PM隨時會面臨決策的必要,而很多的決策都跟財務模式有關。再說將來專案經理人要更上一層樓,這部份也是必備的職能之一,所以建議專案經理人,花點時間把管理會計弄懂。(記得,不是要您去學會計,是學會管理會計,如何從財務觀點看管理績效的部分)

        今天先來談談從財務模式來評估方案的做法,以下就針對幾個模式,做一些介紹:

        1. 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NPV):淨現值其實就是一種現金流量的概念,主要的觀念在於機會成本的考量。譬如今天的一塊錢,三年後其價值並不一樣,因為如果以銀行存款來計算,這一塊錢加上複利後,價值自然高於現在的一塊錢。所以三年後總現金流量,必須達到加上複利後的總流量,才是評估的平衡點。一般計算淨現值的貼現率都以期待報酬為準,簡單以下列公式表示之:

       NPV = (第一年現金流量 / (1+r)0)  + (第二年現金流量/ (1 + r)1) +(第三年現金流量/(1+r)2) + .....(第n年現金流量/ (1+ r) n)

       其中的幾個符號代表如下:

        NPV:淨現值

        r :貼現率(如:12%等等)

        n:專案的預計執行年數(次方)

        舉個例子來說明會比較清楚一些,部落格無法貼上表格,否則一個Excel表就可以很快的看出現金流量的意義。(我把Excels表格掃描放在相簿的部分,各位不妨自行參考。)相簿中的專案經濟模型是以三個模式來評估,以正常模式與開發成本降低20%,及縮短產品開發時程25%的變化來看,產生的NPV就自然會有不一樣,如何選擇最好的方案,這也就是決策參考的重要數據。

        2.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內部報酬率的基本概念就是投資報酬率。每一個投資案,投入的資本,回收時能夠得到多少的報酬,這種模式最常被用來評估一個投資案的決策評估。在個別的投資案來看,很容易的看到投資的效益。這個模式其實與淨現值法很接近,只是在多個專案的計算時,有時不易決定投資報酬率的基準。淨現值法是以最後現值大於零就代表是否值得投資,而內部報酬率則是以回收的百分比來判斷,如果報酬率大於市場的資金成本,就是代表有利可圖。其實都是同樣的精神,端看自己的喜好。整體來說,或許淨限值法用的方便一些吧!

        3.還本期間(損益平衡點評估):(Payback period)

        還本期間就是一般的損益平衡法(BEP:Break Even Point)。簡單來說,一個投資案,多快能夠回收就是一個很好的評估法則。越快達到損益平衡點,就代表回收越快,自然風險低、回報快。以損益平衡點的觀點來談投資決策,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方法。譬如要開個移動咖啡店,設備投資成本約需要200萬,如果每杯咖啡預計售價50元,姑且都不管其它的變動成本與固定費用,假設預估每個月可以有120000萬收入,毛利預計20%,則損益平衡點就是200萬 / (20萬 x 40%) = 25個月。(為方便說明,這些數字都以假設為前提)也就是這個攤子要兩年才能回本,兩年後就只要注意變動成本就好了。

        損益平衡法最大的問題是市場情報的掌握正確與否,如果這些數字不準,自然前提條件不見了,損益平衡點也會跑掉,這點要注意。但損益平衡點如果用來做為目標管理的手法,其實是很不錯的工具。一旦設定損益平衡點目標,要如何達成目標,就必須展開細部的銷售計畫,可以做為日常管理的評估材料。

        4. 現金最大需求:(Cash hole)

        現金最大需求是評估一個專案的現金流量變化,何時現金需求最高,何時風險最大等。這幾個模型用一張圖片來說明,應該就很清楚。請諸位看一下附件相簿中的經濟模型,如果有問題的話,請不用客氣,隨時來電,個人將給於最大的協助。

 

        明天來談談非財務評估模行。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