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18, 2020

讓課本上的知識變成你的嘗試

        在專案運作中,有時太強調九大知識領域,反而會成為專案的另一種陷阱,特別對於沒有經驗,只是經過一些模擬考,通過PMP認證的專案經理人而言,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任務是活的,隨時、隨地都在變化著,但九大知識領域是死的,只是一些招數,要想用固定的招數,來應付變化多端的任務,其困境自不在話下。(就好比練功夫,招數是基本功,卻無法拿來打架的)

        PMP認證的前提是,有工作經驗與一定的訓練時程。也就是制度設計時,已考慮到要有一些實務經驗,與基本的訓練才可以給於資格的。但老美大概無法體會,一個會考試的民族,這些東西都可以透過讀書會來取得的,至於能不能用,那又是另一回事。『橘逾淮變枳』,千古不變的道理,這點也是PMBOK第三個無法教的東西。

        融會貫通是天下武學的共通,要當到盟主的地位,一定是經過任、督二脈打通的過程,這就是弄透了運氣的原理原則。此時無招勝有招,隨手拈來都是利器。如果各位看過『臥虎藏龍』那部電影,有一幕在古廟中李慕白碰到玉嬌龍,愛才有加的李慕白,隨手撿上一支樹枝,告訴玉嬌龍,要讓她看清楚什麼叫做青萍劍法。那時幾個簡單的招式,無懼、無畏的把劍法發揮的淋漓盡致,這就是無招勝有招。

        專案經理人如果沒有這樣的概念,以為PMP都拿到了,九大知識領域都學會了,應該就是武林盟主的候選人了。建議各位多小心,因為如果丟一個專案給你來帶,很可能會讓你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會奇怪為何理論與實際差這麼多。因為這樣的PMP,永遠無法成為PMBOK上談到的那種境界,最多大概只能做到玉嬌龍師傅的那種層次,無法真正發揮PMP的功力。

        不是說九大知識領域不重要,而是強調知識永遠只是知識,要如何轉換成為常識,是需要在實務上多用心學習的。

        今天會特別的寫此一篇文章,是看到太多人太強調知識與證照,而忽略了實務的意義,所以難免技癢的提出來與PMP共勉。對於本身已參與過很多專案,再取得PMP認證的職業經理人,與從來都不知道甚麼叫專案管理,就直接參加補習班拿到PMP認證的人,應該有一些不同的轉換作法。

        個人的建議是,本身已是專案經理人的PMP,應該多加思考如何讓PMBOK上無法教的東西,帶回到組織內部,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這樣的環境下,PMP才可能發揮期待的效益,否則將會讓你挫折感加重。注意,環境比樹種重要多了,有好的土壤,才會長出好的果實,否則再好的樹種,都會因為易地而變質。(中國的諾貝爾獎得主大多在美國得獎,但一回到國內,整個頭腦都變了,甚至讓人懷疑諾貝爾獎的權威性)

        至於第一次接觸專案管理的PMP,建議找些機會,把九大知識領域的東西,先從日常管理做起,想辦法去融會貫通知識的意義與用法。當這些知識都能夠駕輕就熟的運用在日常業務管理上,也產生應有的效益,確認知識已轉化成為常識後,再把這些實務經驗,套用在專案管理上面,應該就能發揮PMP的功力了。

        「揠苗助長」這句成語應該都念過,但現實的世界卻在證照風潮下走樣,台灣企業要的決非證照,因為證照對中國人而言,是全然不同於外國人眼中的證照的等同意義的。如果這些前提沒有弄清楚,只一昧的追求證照,有朝一日,中國人的證照將只是外國協會賺錢的一個工具而已,並無實質上的效益。(結果將會與ISO同樣命運,通通有獎,卻沒有幾個有用,成了追求時髦的樣板)

        對有心在PMP領域發展的專業經理人而言,這些東西或許不中聽,卻是你必須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的課題。讓PMP的證照就等同績效的保證,你是否準備好了?第三個PMBOK無法教的東西,不要太強調九大知識領域,應該理解管理的原理原則。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