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Oct. 26, 2022

台灣人的盲目樂觀精神讓人敬佩

2022-10-26

最近人力資源的問題常常被搬上台面討論,VUCA的環境下,台灣有五缺,「缺人、缺水、缺電、缺公平正義與缺資源」,「缺人」的問題居然位居榜首。

台灣在人資方面到底有哪些議題值得如此大事嚷嚷?是公司治理中的「人才風險」。「找不到人」,「寧靜離開」,以及「碎片經濟」,都是人才風險的因子。

台灣人資抬頭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亂象叢生?人資這麼大篇幅地被討論著,是進步?還是退步?都該做全面性的討論才會有答案吧!其實也不盡然,還要看怎麼樣的角度切入,與怎麼談,搞不好也還是停留在自我標榜的世界裡,人資的神聖使命都被埋沒了。

到底企業的人資為何重要?使命為何?為何諸多問題卻看不到有更透明與正面的回應?.....台灣的人資使命基本上已偏離人資的初衷-勞資和諧的目標,取而代之的是勞資對立,互不信任,問題出在哪?政府耶!是政府的顢頇與無作為的討好選票下的必然,帶著正義使者的假面具,設定了一堆不是很得體的法令與政策,連目的都說不上口的政策,自然難以提出目標。

台灣的產業界也是問題重重,特別是資方對勞方的尊重與感恩之心,只能掛在牆上當笑話,老闆的經營理念,壓根兒也沒有把人資放在心上,除非違法。台灣的GDP已經超過美金三萬塊了(可能達到USD33,000),增加幅度不可謂不大,但勞工平均薪資水平,依然紋風不動,賺錢都賺到哪裡去了?缺乏企業社會責任的地方,「信任感喪失」與「社會充滿對立氣氛」正好被政客拿來當武器,這就是現況的窘境。

太陽花時代追求資訊公開的「唐XX」(現在改名剩下兩個字),當時霸佔立法院,利用網路把政府資訊透過網路傳到全世界,大聲疾呼老百姓有透明資訊的權利。時隔多年,這位仁兄已成了當朝資訊東廠的魏宗賢,花幾百億元,大勢鼓吹「數位文字獄」,「控制資訊」成了其可以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多麼諷刺的畫面!!!

很多人甚至都還沒有從「VUCA」中回神過來,模模糊糊之間,又出現了「BANI」這個新名詞(「面對混亂的時代」,Jamais Cascio在2016年提出來的觀點),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BANI」是由脆弱(brittle)、焦慮(anxious)、非線性(nonlinear)、與不可理解(incomprehensible)四個英文字的縮寫組成,一個難以理解,讓人產生焦慮的時代,追求穩定的線性經營模式,肯定難以招架,彈性與韌性的應變模式,是未來研究室提出的觀點。雖然作者提出以「正念」來面對這個時代,問題是「正念」又是什麼?自我?正面思考?哪個壞人會說自己不正念?

ESG的風潮下,只看到一堆單位拼命地把碳足跡的議題無限放大,追逐環保議題的商機,碳權、碳足跡報告、CSR report等等,畢竟這是最容易上手的一塊肥肉。國際標準都已完整的擺在網路上,做份報告不難吧!也可以充分反應認證單位的Outcome,問題是SDGs改善了什麼?

S的部分,只淪為志工服務,淨灘等形而上,卻無法滿足社會責任的階段。最重要的勞動平權,勞資和諧,尊嚴的生活與社會歡樂等等,似乎都不見了。最重要的G的部分,風險管理、價值觀塑造、企業文化的建設等等,這才是人資最有價值的一塊。不管是永續長也好,SMT也罷,沒有一個翻轉的企業文化,ESG只是假議題,應付應付。

「BANI」的時代,跨越「VUCA」的茫然,拜了COVID-19的視訊會議所賜,台灣的資通信產品賺到一筆橫財。為何說是機會財?君不見,最近資通訊產業都被庫存壓得快喘不過氣來了吧!加上客戶端的砍單,前途未卜,某家LCD大廠已宣布上一季虧損103億元的財報,看來灰犀牛已悄悄出現在你我的周遭,原來疫情期間台灣經濟大好,並非政府的英明,只是瞎貓碰到死老鼠的機會財。接下去非線性的的「BANI」時代,政府有何作為?院長還是一句話:「比起很多國家,台灣還不錯啊!」來唐塞?社會流行的「寧靜地離開」是春江水冷鴨先知的寫照,如何塑造正念的企業文化,讓領導與員工的思維改變,成為價值鏈的貢獻者,不要成為組織發展的包袱,人資該如何是好?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