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9, 2020

課程開發的評核

談談TTQS系統的優化方向-II

對教育訓練負責人員來說,Plan的部分是系統化能力的表現,屬於概念與規劃的能力;而Design則是專業職能的領域,技術層次要求高,也是教育訓練負責人員必須精煉的才能。Design就如產品設計一般,必須有一定的程序,才可能做到品質保證的目標,今天就來談談此一部分。

很多企業的人資都知道、也都有職能別與階層別教育訓練體系,甚至現在流行的學院制與企業內大學,這些都是體系的呈現面貌。但發覺到很多人資在體系的運作下,存在很多的錯誤觀念,有必要澄清。體系的建立,意味著標準化的程序,也就是體系內的課程是一種標準化的課程,才可能做到訓練出同樣水平的學員的目標。以此觀念來說,體系上的課程最好是一綱一本,而不該是每次上課時,再進行課程設計(或是每次找不同的老師,其結果很可能是出現完全不同的思維的課程內容)。

所以說體系化課程是不需要每次開課都要經過Design程序的,課程設計是用在年度的核心職能需求,體系以外的個別課程的部分。或是體系內的課程,在一段時間的運作後,經過檢討評估,有追加或修訂的需要的課程;甚或是定期的針對體系課程實施設計審查(DR)時才會動到課程設計的程序。

在此方面,TTQS對於設計的要求就不夠清晰,讓很多辦訓人員把設計當三餐來吃,而忽略職能、階層能力標準的意義。如果在P的部分能多一點系統化思考,Design的評估就可以更精準,這也是評核上必須注意的。如何優化,容後一併討論。

其次是課程設計的評核,到底要如何評核設計的能力,又是另一個問題的所在。如果以ADDIE的程序來看課程設計,對於評核項目來說,如何分析課程需求、定義課程目標是評核上的需求掌握上該有的項目。此部分也帶出學員遴選與利益關係人參與的做法,除了流程的表現外,技巧與工具的有效運用,可以判斷系統是否具備充分的連結性。

需求確認、目標確定、學員也定義清楚後,接下去進入課程設計部份。課程設計的主要評核重點不是有沒有流程而已,更重要的是做法。達到課程目標的必要條件包含:合適的講師(AVL)的遴選基準、課程設計上的時間需求、辦訓時機與課程的實施方式。重點應該擺在如何開發與透過利益關係人的參與,設計審查的程序。

此部分理論上很容易評核才對,因為階段的Output很明確,是一個完整的課程文件。只是一般企業在資源有限的做法下(殺價文化),加上台灣顧問界的規格也都還沒有到位,了不起就只是看到簡報檔案與課程大綱而已。嚴格來講以這樣的課程文件來評核『設計』能力是不夠的,課程教材應該包括:

課程概要:課程宗旨、大綱、課程目標、講師規格、學員規格、課程時數、執行時機

課程教材:最好的教材應該是Word檔而非PPT檔,PPT只是講師的輔助材料、

講師指引:Teaching Note,課程執行注意事項與時間分配,教學方式、做為一綱一本或是標準化課程的重要文件、

課後測驗、

案例選擇、

與評核方式與標準等文件。

這些都該列入評核項目,問題是以台灣企業的教育訓練現況來看,這樣的要求或許太高了,問題是如果TTQS強調要與國際接軌,這是教育訓練負責人員的必要職能,無可討價還價的。

綜觀課程設計的目標,評核的重心可以以學員遴選、需求掌握、目標定義、講師遴選、課程設計方向與內涵為評核項目,再從課程的實施方式與時間設計來檢視其連結性。當然最後還必須以Review及Outcome來回交叉查檢,則課程設計的有效性就完全的達到必要的確認了。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