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30, 2020

企業經營目的明確手段有效

談談TTQS系統的優化方向-VI

平常忙於工作,也樂於在網上交友,有時卻為那幾個字裡行間,絞盡腦汁的想要蹦出更多的東西與好友分享。大概是忙碌的緣故,有時真會為靈感的枯竭感到害怕。靈感是個其妙的東西,與壓力一樣,來自於無形,消逝也無蹤,就是一份的自然。沒有靈感就算了,又何必窮緊張?也會以另一種聲音來為自己的不夠用功找個台階,但以文會友,少掉了主角,又如何個會法?

這個星期又到大陸一趟,有點不太方便的就是網路封鎖,簡直就是孤立的世界。以前總覺得好不自在,更是牢騷滿滿,這次突然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觸,到大陸出差,不就是給自己一個強迫式的腦力休息嗎?沒能上網寫文章,正是休息好時節。雖言孤寂苦難當,退步反思也泰然。

好了,感觸太多意味著年紀大了,總是有說不盡的感傷,TTQS優化的方向也該做個結尾。PDCA迴圈的意義是永續的基礎,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這也就是持續改善的重點。中國人的面子哲學,有好多的方便,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制約,讓太多的事情只見到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待改進的地方。久而久之,鬆動就從內部開始,成了敗絮其中的典型。

企業成立的最終目的談永續,百年老店卻難見,不是因為做不好,只是經營的基礎環境已改,企業卻沒有警覺到,做一些必要的調整。TTQS算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應該說是一個娃娃,卻如背著沉重外殼的老烏龜一樣,慢吞吞的難以跟得上時代的需求。

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已不再是內部競爭力,而是國際競爭力的問題。如果政府在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做法上,還是以慢慢來的觀點來看系統的優化,等到一旦觀念定型後,要改就難了。現在給人的感覺就是上位者大概認為TTQS導入應該都成熟了,企業也應該都認同了,其實是還有好多好多的問題有待解決。例如:系統的優化與提升,給企業正確觀念的引導,落實系統的價值導向等等.....。

配分對TTQS而言,雖不起眼卻是關鍵的成敗因素。目前的配分方式讓高雄的案例成了笑話,顧問與委員異口同聲的說到:『企業甚麼都好,就是不賺錢,不知為什麼?』『前面分數給高了,後面總不能給太低,所以得到金牌。』當這樣的訊息出現時,如果主其事者還是以"系統設計已是如此,總不能不照系統的規定來評核,以後再看看吧!"的觀點來看問題的話,那不就是把手段當目的了嗎?

從企業永續的精神來看,TQM告訴企業永續依賴的是持續改善的動力,而持續改善的動力來自於問題意識與改善意識。能否清晰的掌握問題,確認問題,需要一些技巧性的能力來支撐,但最重要的是要認清問題的本質--目的與手段。TTQS也好、IIP也罷、或是ISO-10015+,其最終目的無非就是從能力儲備、投資報酬率的觀點來看教育訓練。透過這個中間目的來建構滿足永續途上必要的能力庫存,與願景與長期發展藍圖連結。可是現在的計分卡剛好悖其道而行,配分方式是計畫最高、設計次之、最重要的Review與Outcome卻只有微薄的權重,意味著只要有系統,有沒有成果都不是重點。

頭重腳輕的結果,讓高雄的事件不再是特例,反成常態,那系統成了樣板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Outcome很難評估,這是絕對錯不了的事,否則幹嘛勞師動眾的弄出一套體系。透過體系引導一個正確觀念是系統設計的精神所在,否則ISO的笑話將會是TTQS的翻版。

該如何配分,平衡兩個字的意境很高,卻是不得不之苦。雖不是四等分或是五等分的平均分配,但從目的與手段的關聯來考慮權重卻是不可忽略的關鍵。目的沒有達到的狀況下,手段只是成本,沒有績效可言,談不上得分。反之,成果顯現,更可證實手段的有效性。

優化的方向考量,首先是讓PDDRO五個階段的配分更合理化些。Plan雖然很重要,畢竟只是證實有體系與系統的運作,看到的只是呈現連結性的部份,還看不到一致性與有效性,分數不宜有太高的比重。Design則是辦訓技巧呈現上很重要的部份,重點在於呈現一致性與有效性,有其一定的重要度。至於Do是教育訓練執行上的標準化作業的展現,說辦訓品質決定於Do這個步驟也不為過,其權重甚至要比Plan高。

至於Review與Outcome,更是系統持續改善與評估系統能力的重點所在,特別是Outcome。再好的體系,再完善的流程,如果執行結果看不到Outcome,那只能說是過程上出了甚麼問題,這就是改善的契機,才可能看到永續的影子。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