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30, 2020

普及是推廣的指標

TTQS該何去何從

TTQS推動已過了六個年頭,該是收割的時候呢,還是面臨抉擇的十字路口?九月一號,意味著一年又過去了三分之二,在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日子,職訓局舉辦了一個TTQS國際論壇。學習永遠是愉快的,卻又總是掛著一份忐忑的情懷,是對TTQS的期待過高,害怕失望也高?還是眼看著多年參與的活動,慢慢的被行銷麻痺所吞噬,是否會走進歷史的擔憂?

一個普羅大眾的事,不知不覺中,掉進了5/95理論(原來是80/20法則)的陷阱,辦教育訓練,不再是企業的事,而是政府的工作了。多位專家的觀點,與顧問們的憂心,雖不是站在同樣的立場,卻也道出雷同的問題,看來TTQS是必須面對考驗了。

論壇裡談了很多,上下午間的分界就只是一個以政府的觀點,如何來推動教育訓練的落實;下午則是社會、環境面談教育訓練的問題。有很多精闢的見解,也有很多數字的分析,但有一點卻讓個人陷入了沉思,這是個迷思。

如果企業辦理教育訓練需要藉由外力的逼或是壓,或是引誘,這樣的企業存在於社會,是社會的資產還是負債?教育訓練是企業使命與願景遂行的主要競爭力來源,卻要仰賴政府或是外力來威逼利誘,這樣的企業會有競爭力嗎?政府提供一個平台,讓企業辦訓更有效率,但絕非主角,戲裏頭的主角,永遠都是企業本身。

聽了昨天專家的一些觀點,加上自己這幾年來的觀察,TTQS是面臨何去何從的時候了。今天就藉由版面,以4M2S來談談TTQS的問題與何去何從。要談這些問題前,先就常見的TTQS輔導過程的一些現象,提出來分享,這些情況是否您也碰過?

場景一:

老闆:聽說職訓局不是有補助教育訓練費用的方案嗎?人資,妳們怎麼都不知道,去查看看。

人資:老闆,職訓局有很多補助,但是有些門檻,要先取得TTQS的評核。

老闆:那就去申請啊!為何不主動些?

人資:TTQS申請僧多粥少,名額有限,不容易申請上。其次,職訓局申請補助,手續很麻煩,要做很多的文件,公司人手恐怕不夠,再說.....

老闆:再說甚麼?

人資:申請的額度也就只有一點點,補助教育訓練費用的50%.....

老闆:喔!

場景二:

人資:老闆,職訓局有一些教育訓練補助方案,公司可以申請喔!

老闆:好啊!有這麼好康的,那就申請啊,為何還要多問。

人資:可是,申請補助要先取得TTQS評核,這部分需要老闆的支持。

老闆:有補助當然會支持啊!妳們就去申請就是了。

人資:可是以公司現況的辦訓理念而言,條件還不太夠,老闆您要多關照與支持,否則難以過關。

老闆:還不就是與ISO一樣,做些文件就好了,請顧問幫忙拿一些樣版給我們參考就是了,幹嘛那麼囉嗦!才幾十萬的補助而以.....。

人資:XO#%....

場景三:

顧問:老闆,公司辦訓絕對有幫助,但必須投資,才可能看到成果。

老闆:唉呀!我們小公司,職訓局補助多少,就辦多少訓,拿多辦多、拿少就少辦,反正就是補助款吧!

顧問:那....如果職訓局哪天把這個方案停辦了,那公司要如何辦訓?

老闆:那就不辦啊!反正辦訓也沒有甚麼用,訓練完的人反倒給別人用,楚材晉用又何必多麻煩,需要的時候再找人就好了,員工懂得少也比較不會作怪。

顧問:我的媽呀!

場景四:

這是一家營業額超過八十億美金的企業,員工幾十萬人。幾年來都申請聯合型補助,每年補助款項250萬元。人資主管有天靈機一閃的,發覺到每家公司個別申請,可能比聯合型有利。於是:

人資主管:人資,今年的教育訓練補助方案又開始了,妳們研究看看,申請聯合型好呢?還是申請個別型有利。

人資:個別型要由每家公司個別申請,我的工作量可以減輕些,整個額度也可以提高很多,我想可以考慮。

人資主管:那今年就申請個別型補助。

顧問:公司對教育訓練的重視度如何?

人資主管:我們公司很重視教育訓練,每年都透過職訓局的補助,充分的運用補助款辦訓。

顧問:請問貴公司一年的訓練經費有多少?

人資主管:我們集團一年投入的教育訓練費用約六百萬元(含補助款)。

顧問:喔!好大的口氣啊!!!

場景五:

顧問:請問貴公司為何要申請TTQS輔導?

人資:顧問,我們老闆很重視教育訓練,所以聽到有補助,當然不能缺席。

顧問:請問老闆如何重視法?貴公司一年的教育訓練預算有多少?

人資:嗯嗯唔唔!

顧問:那請問最近有開哪些課嗎?能不能看看開課的程序。

人資:有的,最近開了一個課:『創意思考』,是公司重視核心競爭力--創新--的重要課程之一。

顧問審視了一下整個設計方案與教育訓練計畫後,問道:這個課的設計過程都在去年,是一年前就準備的課程嗎?

人資:不是啦!是因為去年老闆認為業務繁忙,把課程延後了,今年才又開始啟動。

顧問:喔!原來如此--重視!

案例講不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這只是透露出冰山的一角,TTQS是該好好的檢討。一般談技術生命周期(S曲線),會有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與衰退期四個階段的過程。以TTQS六年來的推動,卻還是停留於三千多家的企業通過評核的成績而言,似乎還只能說是停留於萌芽期的階段,還沒進入成長期。

六年時間不算長,但對於快速變化的21世紀而言,或許等同於80年代的20年功夫,一個系統推動了六年,還無法突破,顯然系統的推動過程是有值得關注的地方,這也是系統本身該有的能量--持續改善、與時俱進,否則就不該稱之為品質保證系統。

使命、願景、戰略到戰術、目的、目標,如果無法靜下心來,恐怕要看到問題還只是霧裡看花。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綜看全局,才可能有客觀、科學的數據呈現。逢迎、應付都不用了,今天就來談談TTQS的問題點。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