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30, 2020

系統化的學習要用心

TTQS該何去何從 -10(解決方案

以5M2S分析了TTQS的現況問題點,個人最近花了一點功夫,也把TTQS的整體架構以關聯圖的方式整理出來,哪天看看以何形式來與各位分享。(關聯圖考慮的層次多了些,其實TTQS要考慮的也不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最少要深入到四層(完整應該要五層)才能夠充分的理解,要以部落格的方式呈現,解析度根本不夠用,此部分容個人再想想。)

今天就以分析的問題,提出一點個人的看法。

首先談談System(系統、制度面)的問題。以TTQS使命與策略目標而言,透過人力資本的提升,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力與經營效率是目的,那要的就不是一個拜拜式的系統。當然,所有的系統都會面臨階段性任務的洗禮。當階段性任務達成後,會有新的系統或是活動來承接新的任務。但經營目標是不變的,永續是經營的終極目標,銜接性就如現代行銷慣用的無縫接軌的概念一樣,如何讓系統沒有斷層的承續,是中長期計畫的重點項目之一。

既然如此,那如何讓TTQS能夠在不同的階段,發揮該有的功能,不需要在轉換的過程,面對陣痛的衝擊,是系統設計時可以多考量的部分。就TTQS現況而言,喚起對教育訓練與人力資本的重視的階段性使命,應該已達到基本的成果,接下來要考慮的,如何讓企業完全的認知,TTQS是企業永續發展上的必要,而不是職訓局的使命。喝慣了奶水長大的小孩,要斷奶總是有其短暫的痛苦;不斷奶,卻成為母親永遠的痛,長痛不如短痛,還是必須面臨抉擇。

讓斷奶的痛苦不致於造成無法自食而滅亡,無縫接軌的考量是一個方向,在此要向職訓局建議的是,斷奶是成長必要的痛,不得不為。至於如何做到無縫接軌,可以從策略面來思考,還是有其可能性。如上期所談,職訓局退出主導,退到幕後以政策引導,先把奶水轉化成為奶粉,要喝起碼也要經過沖泡程序,慢慢的學習成長。

具體而言,讓TTQS成為一個常態性的活動,接受輔導的企業,六個月後才接受評核,而不是為了迎合預算制度,不得不把輔導與評核集中在短短的幾個月,結果甚麼都看不到,卻硬要給個分數,讓表演成了TTQS的最大功臣,而不是系統的力量,自然無法讓企業主認同。

一旦成了常態性的活動,主辦單位本身就必須有投資的觀念,而不是依靠那微薄的奶水。(現在的TTQS預算中,單單耗在推動的本身,吃掉多少的資源,相信主辦單位很清楚。)至於是否完全的免費輔導,還是適度的收取必要的費用,那就看職訓局在資源的考量上與主辦單位奔身的投資觀點的拿捏。個人還是主張適度的收取費用,那樣子企業才可能培養出資源有限的感度,教育訓練的價值,才可能正面以待。

至於政府補助款的應用,也應該以濟急不濟窮的觀點來處理,源源不絕的補助,只會帶給企業與主辦單位斷不了奶的困境。讓企業或是主辦單位有經營壓力,TTQS的後路才會有前途。不斷的研發、改良是系統建立的重點,而這些事情是必須依靠本身的力量來完成,否則就會落入有錢辦事,沒錢看事的窘境。

其次是TTQS運作上的另一個問題點,就是輔導顧問與評核委員間的認知差異。在TTQS系統,習慣以一致性不夠來說明,是有些斟酌的餘地。一致性指的是做的與寫的、系統規範的與依規定執行的程度不一致。至於顧問與委員間看法,甚至委員之間的看法差異,系統的規定是很明確的,而且也是一套標準,只是執行過程,認知與本身理解差異所造成,並不是與系統的規定背道而馳,要以一致性來表示,有點難以言及意。嚴格講,應該是對系統的認知訓練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標準化的水準,還是停留於各自解釋的階段,這樣的現象自然不利TTQS系統的推動,會讓系統的公信力被質疑。

此部分的解決之道,還是在根本的系統認知訓練上,更深度的進入系統的內涵,而不是只有泛泛的經驗分享而已,特別在於新的顧問與委員的訓練上。上個月在職訓研發中心的顧問與委員校準會議中,從分享的委員的資料來看,出現了明顯的錯誤觀念。這種錯誤對TTQS的殺傷力是無形又巨大,卻沒有人指正,如此的校準會議,如何讓TTQS走向正軌?

目的說、結果論,習慣於ISO的委員與顧問,常會被一套文件體系綁架,而都忽略了品質保證的基本精神。如果無法說出目的,也就談不出目標,更不用談有效的手段,是值得更深入省思的時候。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