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Jun. 22, 2020

Design是什麼?

2020-6-22

TTQS推動以來,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參雜著,對於新指標的內容,經過十多年來的磨合,還是有某種程度的共識,但在Design與學習移轉這兩個環節,卻仍然存在一些誤解,特別是導入iCAP以後,更形嚴重,甚至到了錯誤的解讀的地步。這樣的現象如果沒有改正,將會影響到組織辦訓的正確與否,更無法談成效了。

學習移轉在上篇文章有提到一點點,不知是否有幫助到顧問或是委員,或是講師、組織的人資辦訓專員?學習移轉是教育訓練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少了這步驟,教育訓練無用論的觀點就揮之不去,自然對於教育訓練的價值,也難以受到肯定,必須審慎為之。

但是Design又是什麼?有何重要?今天就來談談。

Design有很多種面相,體系類(階層別、職能別、新人訓等等)的課程Design、職能模型的職能課程、非體系類的課程以及問題解決的課程。很多人總認為既然是Design就是Design,有何不一樣的,其實不同的課程類別,Design的方法差異還挺大的。

譬如說:職能基準發展出來,為了滿足職能開發的課程,是屬於體系類的一種。這種課程,基本上在第一次會循著ADDIE的模式跑過流程,做出一套教材。這種課程要達到的目標很明確,課程對象也清楚,講師規格也明確,是屬於一綱一本的課程,由不同的講師來執行同樣的課程,如此方得以有效維持職能的標準。

訓練移轉後,透過績效管理,掌握訓練的有效性,定期的檢討課程,視實際需要,做必要的修編,成為改版的課程資料。如台灣流行的MTP課程,就是類似。這類課程並不需要每次都進入ADDIE的程序,只是簡單的分析一下有無特殊適合性即可,也就是以當初設計課程的教案(課程資料,應包含:學員條件、講師資格、課程目標、課程時數、時間分配、教學指引、教學方法、課程個案文章、作業或是討論個案、訓練移轉的重點、執行注意事項等等...)為基礎,不同的講師來執行,追求標準化學習。(這時還沒有訓練移轉喔!這只是知識移轉而已)

組織內部的階層別、職能別、新人訓等標準化課程,基本上也是如上所提到的,在體系規劃時,就該同時規劃課程。一旦課程規劃完成,就是一套標準化課程,只要講師遴選資格無誤,即可執行課程,這是標準化課程的重點。看到坊間很多企業或組織,只要上課,就要講師開大綱,比價,其實錯誤的很嚴重,體系類的課程既是標準化課程,怎麼可能每次開課綱,做講義?那每次訓練出來的課長,就代表不一定是同樣水準的課長囉!這是第一種錯誤!

國內很多企業外娉講師,標準化的課程也是每次都找不一樣的講師,內容自然難以標準化(要花錢買講師的智慧財產權,是國內企業人資無法做到的現實,只能單次購買不同的課程,為了議價,還可能引進不合格的課程)這應該是體系類別課程實施最嚴重的問題,但委員根本沒感覺。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