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25, 2020

什麼是「PM」?

「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

Anthony Liaw 2015/3/17 Version:1.0

最近「產品經理」這個名詞常出現在網路上,很多文章都在討論「產品經理」。雖有論點很多,卻有一個共同的傾向,似乎大陸年輕人很負面的看待「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有責無權啦、只能唬唬人啦、....總之「產品經理」不是個風光的職位,不值得追求。

看了幾篇文章,心裡很想笑,卻又笑不出來,為何?一個在歐美國家被追逐、推寵的職位,到中國人社會,完全走了樣,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的?先把時間管理的話題打住,改天再繼續聊,今天先來聊聊「產品經理」這個議題。

PM這個簡稱,應該是被誤解的主因,依個人在專案管理知識領域,分享了將近30年的經驗,對這個問題的了解,有一定程度的準度,今天就用點篇幅來談談問題出在哪,及該如何改變。

PM,有三種用法,分別是Product Manager、Project Manager以及Program Manager。最近看到NPDP這個認證,發覺到認證單位也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把Product Manager與Product Manager混為一談了,這是三種職位,有其設置上的意義的。正確的用法如下:

Product Manager:「產品經理」:別於傳統機能(產、銷、人、發、財)分工的作法,把產品當成一個小事業,統籌由專人來負責,是P&G首創。如此作法可以激發企業內部競爭與事權統一的效果,有SBU(Strategy Business Unit)的味道。因為要統籌整個產品線,所以在權責上自然等於一個總經理的權限,歐美國家稱之為事業主管先修班,道理在此。

Project Manager:「專案經理」:為了應付多變與複雜的環境,避免機能組織的無效率行為,成立專案統籌負責專案的成敗。有明確目標、期限、資源有限、及風險高的特性。專案為臨時任務編組,專案結束後成員就歸建,權責相對屬於任務績效。

Program Manager:方案經理:一般屬於國家級,或是國際級的大型專案,需要投入很大,也需要很長時間的任務,但也還是有期限的項目(不像產品經理沒有期限),都以方案經理來稱呼。規模、難度自然不在話下。

這三種名稱不一樣,自然有其職責的差異,否則不用如此大費周章。Program Manager是指大型項目,如登月等國家級之大項目,方案下再設很多項目的臨時組織。Project Manager則指一種非常態任務、有一定期限、跨領域、目標明確的臨時編組。「專案經理」人負責一個專案的開始到結束,最後還是回歸正常組織(歸建)。

但Product Manager則不一樣了。「產品經理」是以產品管理為目標而設置的職位,負責產品之生(規劃、開發、上市服務)與死(市場撤退),屬於事業部行銷的一環,偏重於戰略與事業損益,並沒有結束的時候(永續)。

由於產品線管理有其產品組合與中長期行銷戰略之考量,「產品經理」很大一部分時間花在市場戰略與管理方面(行銷4P)。但「專案經理」就不是了,「專案經理」只負責專案的部份,專案立案後,才出現的職位,是臨時任務(Task),屬於戰術性活動性質。

一個產品線由多個專案來支撐的案子比比皆是,如果「產品經理」被如「專案經理」一般的看待,在焦點、時間與管理技巧 存在很大的鴻溝的前提下,幾乎很難全身而退,這就是大陸年輕人對「產品經理」的認知由來。

每個專案都因為期限明確、資源有限、加上技術、市場環境帶來的風險等,「專案經理」要花很大部分時間在內部的協調溝通上。特別是技術專案,因為分工細的緣故,專家間的衝突時而可見,衝突管理也是「專案經理」人的重點之一。

相較於市場戰略部份,企業在中長期計畫中擬定出產品組合,做出行銷戰略,如果採取「產品經理」人制度,這些任務都是「產品經理」人的職責範圍,產品開發依循著產品組合成立專案,由專案來執行。當然不見得每家公司都是採取「產品經理」人制度,那這些任務就是行銷部門的工作了。

大陸年輕人對「產品經理」如此的抱屈,其實問題就出在此--也就是企業並非採取「產品經理」人制度,卻以「產品經理」這樣的名稱來稱呼。不瞭解產品經理人的設置由來,沒有給於正確的任務與目標,自然不可能達到「產品經理」人的規格要求,也只能發揮機能部門的角色,難以看到戰略高度。才會有網路文章的那些看法出現。

待續…..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