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Mar. 30, 2020

商品化管理概論

       想了幾天,今天參加玉山科技協會的活動,其中王志剛博士談到很多的東西,在機會方面,從ECFA到大陸12-5計畫,處處商機,為台灣企業勾勒出一個燦爛的美景。這是好事一樁,從很多的實務面來看,卻有不吐不快的感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是一句名言,卻也是殘酷的一句話,不是有機會就是好事,能夠把機會掌握到,還是需要有所準備的。

        從經濟學人的研究結果來看,大陸的高級品牌的消費能力已是世界第二,快逼近日本。對於中產階級拱出的高級品牌消費潮,台灣的企業準備好了嗎?品質與品牌,以個人的觀察,台灣企業都還有待努力,特別是品質方面無法襯托出品牌,充其量也不過是一些低毛利的高科技的影子而已。

        其中問題何在?對眼光中只是強調製造、經濟規模等硬實力的台灣企業而言,永遠體會不出做到高級品的那種甜蜜滋味。消費性產品中,LV、GUCCI、等等,資訊通信產業的iPhone、iPad等,那是一種軟實力與硬實力結合的品牌形象,依靠的絕不是一個製造能力可以想像得到的東西,那就是商品化能力。想到這裡,不如以商品化這個主題,做為接下去的主軸。今天就來談談『商品化管理。』         

        何謂商品化管理?相信很多人會有一些不同的解讀。有些人把商品開發當成商品化管理,也有人把代工設計的部分叫做商品化管理,.....怎麼稱呼,不是問題,重點在於意義與目的。要想提升品牌價值,以及運用技術創造附加價值,代工生意絕非長遠之計,然自創品牌,卻也不是那麼簡單,有錢就可以擺平。個人先以兩張投影片來說明商品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上面的這張投影片,為整個商品化的架構,而下面的這張投影片,為商品化管理在經營管理上的關連。今天就以這兩張投影片,來談談何謂商品化管理。

        企業身處的環境有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兩大部分。外部環境受到經濟、人文、政治、教育、技術與產業競爭環境的影響,是企業不容易控制的部分。客戶即屬於這個環境,是與企業最息息相關的一種資源。而內部環境則包含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研究發展與財務(產銷人發財)等五個主要機能,當然還有其他如品質保證、售後服務、營業等相關機能,大多都屬於行銷的一環,不用特別強調。內部環境相對上是比較可控制的部分。

        企業從市場客戶掌握到客戶的需求(VOC:Voice Of Customer),將需求透過商品企劃機能,轉化成為商品概念。這些概念以自有的技術能力為基礎,經過研究開發的程序,將概念商品化,再透過行銷戰略的連結,結合生產與銷售的活動,形成企業營業血液流入的基礎,這一系列的過程,就是商品化管理的基本概念。當然生產牽涉到的領域還有採購、生管、物流、品管等機能;行銷擴及到售後服務、品質保證及經營管理的財務與人力資源的結合,就是構成企業商品力的主要元素。

        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看商品化管理,整個商品化管理可以涵蓋企業的經營戰略、商品戰略、技術戰略、生產戰略與人力資源戰略,但主軸在商品戰略與技術戰略兩大部分,特別是行銷4P與商品設計的連結。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