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1, 2020

商品化的架構基礎

何謂商品化管理-7 商品企劃2012/07/10 20:43

一段時間被無聊的新聞綁架,整個心思似乎就像孫悟空被壓在那座山下的沉重,台灣的未來還真的讓人難以放心。無能者有之、扯後腿有之、好事者有之、無知者又有之.....是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世界。在這樣的世界裡,「爽」字成了唯一的關鍵字,其他的已都不重要了。比爛的國度,如何進步,為何台灣人只會比爛,就無法說出要比別人好的那份自信?算了,又何必為此煩心,還是回頭談談未完成的任務。

回頭看了一遍,原來還有好多的東西並沒有交代完了,就是被社會新聞給佔據了,還是回頭談談商品企畫的部分。上次談到商品化管理的範疇,接下來就來談談商品化管理的重點與商品化流程。

很多企業都誤解了商品化流程的意義,似乎商品化流程是一套標準,神聖到不可被侵犯,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已深植於大部份的企業,特別是電子業,其實商品化流程是依據企業的特性而有所調整的。

商品化流程存在的目的很多人不知道,都以為商品開發流程就是類似ISO的國際標準,P0~P1.......(Phase-1、Phase-2..._等,或是C0~C1......,其實這些流程都是國外一些知名企業的內部流程,經過台灣顧問的移植下,企業成了白老鼠而不自知,以訛傳訛的結果,就是一套國際標準的流程。

商品化流程是企業內部在產品開發過程,為了實踐品質保證上的一套規範,流程依企業的規模或是企業文化而有所差異,重點在於如何做到顧客滿意的品質保證。ISO絕不敢要求所有企業只能用一套標準,企業本來就該有其獨特性的經營模式,否則經營管理只要靠一套系統就夠了。

前面提到過,ISO-9000對於研究開發的著墨很少,也根本不規範商品化流程,只因為這是企業的內部程序。產業不同、特性不一樣、企業文化差異,都會出現不一樣的做法(合理保證)。IATF-16949是一套相對封閉的品質保證系統,有強制性的味道存在,只因這個產業(汽車)有一種成本無法以錢來衡量--生命(絕對保證),所以其體系相對要嚴謹了許多。美國國家標準是源自於軍工體系,也是強調高可靠度的產業,系統的要求自然有其嚴格的一面。後來航太工業的抬頭,很多的可靠性與品質保證觀念由NASA的系統脫胎而出(目前國際上常被運用的,大致上都脫胎自此)。

商品化流程的觀念,如果套用策略的觀點來說,那就是有人重視的是寧願錯殺一百,不願放過一個(可靠性因子);相對的也有的是寧願錯放100(可靠性因子),不願錯殺一個(市場機會)的兩種思維邏輯。前者比較像汽車產業與軍品產業,後者就是現在典型的電子產業。這無所謂的對錯,端看企業的策略能耐,Microsoft的品質有目共睹,但卻能獨領風騷,靠的是『系統復原度』與『使用方便』來改變傳統對可靠性的看法。(現在的Internet-+產品則是靠快速的迭代改良浮現檯面的)

另外對於商品化流程,台灣企業也都只看到產品開發的這段,幾乎看不到研究開發的領域的作法。沒有系統的連結,自然難以看到策略的連結,既使想做研究開發,也看不到與新產品的關聯,結果就是開發與設計脫節,感嘆投資無用;要不就是做了一堆無效的虛功,無法提供給設計上的技術引導價值,只靠產品支撐的企業,隨時都會被取代,只因產品的模仿度太高了。(宏達電的困境)

一個完整的商品化管理,涵蓋商品企劃(台灣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的領域)與產品開發專案管理(台灣企業熟悉的部分)。商品企劃與產品企劃、製品企劃這幾個名詞,很容易混淆,但在管理領域,是有其分際。商品企劃涵蓋到中長期的商品策略,因之也是研究發展技術主題選定的依據來源。製品企劃或是產品企劃,只是日本式的用法語美式的用法上的差異,是屬於個別產品的企劃,也就是一般產品規格與目標的企劃。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