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2, 2020

使用者要的是什麼?

商品企劃--漫談電子書-資訊時代的困擾 2010/03/12 13:00        

從種種跡象來分析,電子書是一個資訊時代必要的產品,但最後要以何面貌出現,至今都還未定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有一種電子書概念把閱讀器設計成一支筆,平常就是一支筆的形狀,在需要的時候,把螢幕拉出來,是一種捲曲的材料,平常收藏在筆身內,就像卷軸的觀念一樣,需要的時候拉出來就是一個閱讀器。

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並非不可能,只是有很多的技術必須變革。首先就是軟式螢幕,這部分已看到雛型了。其次就是Micro Electronics技術,要讓電子零件不再像現在的IC,而是一種以奈米科技做出來的微電子。最後就是內容產業與通信的結合,才有可能達到4A的境界。

為何這是一個電子書的時代?看講義的第二頁,現代人在資訊的擷取上,用了太多的裝置(Device)來達到目標,這對於強調高科技的領域是一種無法接受的事實。如何以一個簡單的載體,達到資訊擷取的功能,才是未來世界的觀念。

很多人對電子書的不屑,也是對電子書產業的內涵理解不夠所致,特別是Notebook族群。NB族群總認為現在的輕薄短小技術,讓NB已沒有限制,任何電子書都能在NB上閱讀,這是一個很狹隘的觀點。看電子書不是問題,但我絕不會為了看書還要開電腦,還要受限於一個硬梆梆的載體,痛苦的看書。前面提到過,電子書的概念不在硬體,硬體只是載體,內容才是主角。重點是我不可能隨時把NB帶在身旁,那人生多無趣,但我卻可能隨時想要查一些資訊,或是看一點書。出差的時候,隨身帶一本書打花時間。

如果無法從數位閱讀的角度來思考,電子書永遠只是繞在硬體的世界,無法突破傳統窠臼,那電子書的產業也就是這樣的格局而已。讓電子書產生閱讀的變革,是因為現在的技術與需求都已存在了,接下去是如何做出更接近人性(Needs),又是人的閱讀需求還沒被發掘出來的(Wants),那才是電子書的未來世界。

數位閱讀的4A需求,時間上是即時化的需求,隨時可以擷取;地點是不用受到空間的限制,在任何地方都能擷取資訊;使用者則是各行各業,都可以像書本一樣的閱讀;至於內容方面,更是可以做到任何資訊都可以取得,不受時、空的限制。這樣的概念與傳統書本的最大差別在於所手可得的資訊,這也是數位化時代M化帶來的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契機,如果繞著書本的概念來發展電子書,這個部份要跳脫,難度就高了。但是如果以雲端運算的角度來看,電子書的概念就該跟上此一技術波段,數位時代的意義才有新穎性。

在任何人(Anybody)都可以使用的部分,重點在於價格適中、方便攜帶、及操作容易。以現況的硬體技術,某種程度只能做到目標市場的一部分,離完全實現Anybody的境界,還有一段距離。

至於Anywhere的觀點,必須克服通信網路的死角,與解決電源問題的困擾,否則離開了城市就無法閱讀,是無法讓喜好知識取得的族群所接受的(當然如果只以儲存的載體來看,這點不是問題)。這點也是硬體產業努力的方向,雖然現在的硬體在節能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但畢竟還只是停留在延長使用時間,還無法做到與自然融合的境界,相信改善空間還很大。最重要的是不需要隨時帶著充電器,或是要擔心沒電問題,這樣的產品概念才算是真正的Anywhere。另外在戶外的閱讀與室內的閱讀,顯示技術所必須克服的問題也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些都是研究開發可發揮的部分,畢竟雲端運算就是有點在天上飄,從概念到實體運用,是有很多使用者不需懂的部分。

從電子書的價值鏈來分析的話,最有價值的部分當首推內容(Contents),也就是Information。為何十年前推電子書失敗,最近又炒熱了?十年前把電子書的重心放在硬體上面,沒有得到內容產業充分的支持,所以失敗。(各位如果要知道朱邦復先生幫中國大陸規劃的電子書為何失敗,可以來問我,其中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問題並非硬體技術,而是內容產業的杯葛。)而最近的電子書從敗部復活,是由內容產業發動的,加上十年來的硬體技術的改良,才再度出現契機,有一點水到渠成的味道。

M化與e化時代,使用者的效率並沒有因為數位化帶來的提升,反而下降,這是有目共睹的現象。資訊取得容易、多元,越多越好的錯誤觀念,讓資訊的意義失焦,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儲存與搜尋沒有價值的資訊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與網路資源。片斷的資訊,也讓知識的概念被撕裂,見樹不見林的現象充斥。電子書如果是以書的概念來發展,知識的取得遠超過八卦訊息的快速、多元來得重要;如果是以對外界的資潮有興趣的話,智慧型手機綽綽有餘,不需要電子書的。所以數位書本的概念是在閱讀,而非擷取,這點也是有待產品定位要注意的。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