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難,就如莊家與賭徒;管理不難,就是原理原則...

Apr. 30, 2020

競爭力來自於一點光?

今非昔比--台灣競爭力的QBQ2

如果謝淑薇沒有拿到女雙冠軍,教育部長是否會知道這號人物?幾天前沒有人談論這件事,突然間馬上成了熱門人物,教育部長為其設法找出路,退休後還可以進學校當副教授,似乎,一切的一切,就因為拿到冠軍。一個國家的行政長官,短視到此地步,既使成名也都只是短暫,因為那只是錦上添花。

台灣的官員,沒有人說得出:『這是我們栽培出的選手!』只有在看到成功時,大聲的說:『這是國人之光』。台灣是個島國,「光害」已夠嚴重了,建仔、來瘋、妮妮.....都是台灣之光,卻都如彗星般的,很快地即將消失於地平線,是何原因?急功近利的思維不改,這種現象只是如跑馬燈一樣,不斷地重現而已。

還好!體委會併入教育部後,總算有點感度,雖仍是後知後覺,總還算做出一點小小的回應,只是還是需要鞭策,愛之深、責之切。問題出在哪?台灣的行政體系?人才的培育是關鍵,沒有好的人才(不是沒有,是進去後被犧牲了,為五斗米折腰,,讓人才成了奴才)。以前文官培訓還有強制性的要求成長(中央部會科長級每年至少要上48小時的課,現在這些規定不見了--沒錢、沒View),現在大概只剩下做人為先了

台灣的問題在於欠缺一個好的環境與價值觀,而這些都不是短暫目標可以看得到的效益,正好是現代民主政治的盲點所在。因之,出現明君的期待勝過家庭教育的推動,久而久之,就是現今的大環境--沒有願景的地方,打帶跑。一點光的成功,是個人堅忍不拔換來的,不是環境力量有系統地培育出來,也因此容易陷入短命成功的陷阱。

如果不是謝先生透露大陸要高薪挖腳,是否台灣的官員還有此興致?總統還會認為這是一點光?(一個吳寶春事件才過了沒多久)這次謝淑薇的冠軍盃,給台灣人上了另一堂課,光環的背後是辛酸與假掌聲。草莽無法當飯吃,義氣換不到幾個錢,愚昧的愛國情懷,只會看到選手的前途葬身於台灣人的那份井底之蛙的盲目愛國心態上。無法以平常心來欣賞運動,就無法讓體育活動正常化,也難以塑造出一個培育人才的搖籃,這也是台灣職業體壇跌跌撞撞的主因之一。

王建民的故事已在以前就提過了N次,是台灣人害了王建民,一個背著鄉親的掌聲壓力,連自己的職業健康都無法照顧的選手,要在美國那樣強調策略與長遠發展的國度,自然難以持久,就這樣在生理與心理雙重壓力下,實力難以展現。隨著年紀的增長,時不於我的無奈更加凸顯,建仔的選手生涯,越走越辛苦。

沒有能力培養人才,只在看到人才出名後,才馬後炮的成立媒合基金,教育部長真的越走越倒退了。沒有當官都可以保持好頭腦,為何一進那個窄門,就少了腦漿,是何道理?該請教馬先生。馬總統有三問?老百姓也該有三問的資格吧!

就以這次的電賀來說,總統對台灣的體育願景是甚麼?拿牌握個手,不拿牌躲在窮鄉小巷沒人問?整個台灣的施政願景又是甚麼?幸福生活不是用說的,策略目標又在哪?那些官員的施政方向與總統的策略目標一致?總統的策略目標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嗎?還是只是為其歷史定位而設的?這三個問題,請總統府的幕僚好好琢磨。

公務體系是有進步,卻比退步小得多。上個月針對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的一些話提出不同看法,上週突然接到工程會的一封回函,說明該會的一些作法。看了內容雖然還是很難過,卻帶有幾分的高興,總算有一些會辯護的公務員,雖然辯護的內容恨幼稚與根本沒甚麼價值,與民間期待的可靠度與品質認知,還只是停留於小學生水平,想想也難能可貴了,至少總統府沒有這種擔當,敢為政策辯護。

台灣在人才培育上,還有一個深層的問題常被忽略,就是只想培育出一點光,而不知培育出一個團隊榮耀。中國人是個有Team的民族,卻是一個沒有Teamwork的精神的民族,這句話不知是誰說的,已不可考,卻入木三分,非常傳神。

“Talent wins games, 

but teamwork wins championships”

                                     Michael Jordan

 這位仁兄看起來老粗一位,能夠講出這句話,也算是智者。一個人可能贏得一場球;要贏個冠軍杯,就必須依靠一個好的團隊。中國人強調個人魅力與能力,卻少了與陌生人共同創造與分享成果的那份包容與互補。對自己的過度自信不是壞事,重點是要有個好的結果,就必須能夠看到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這也是全世界追逐專案管理的突破的重點,卻是中國人的罩門。今天檯面上的問題、產業界的殺戮戰場,無一不是少了團隊的必然。

個人靠機運,團隊靠價值觀的支撐,遺憾的,這剛好是中國式教育的盲點所在。體育項目的競賽,只要是單項運動,中國人贏的機率很高,相對的人數越多的項目,中國人越無法突破障礙,這又是為何?單打獨鬥可以贏,意味著素質好。A加A卻無法成為A++,結果反而下降,這才是必須關注的焦點。中國大陸花了大把銀子栽培體育選手,台灣的運動選手都很羨慕,但還是沒有訓練出團隊的力量,殊是可惜!

謝淑薇的個案,不是開始,也非結束,卻是一個很好的Lesson learn材料。馬團隊的困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靠個人的十年磨一劍,畢竟還只是一個人的短暫成功。百年老店之風範,不在於一堆的企業家,與鼓勵年輕人創業。施振榮先生談到的年輕人創業精神下降說,個人認為大有討論空間,今天全世界面對貧富差距的無解難題,難道不就是創業太多與強調無限制、盲目的經濟與事業成長有關?這個世界上真的需要每年都要個3~5%的成長嗎?真正的意義在哪?滿足一小部分人的賺錢慾望外,對世界與大部分人的生活真正貢獻的又有幾分,還是負面的?

那天聽到一個很好的比喻,是自己認為對環保最好的比喻。一位日本教授,針對地球生命與人類生命及環境影響做了一個比喻。他把地球的生命以一年的時間來看待,那人類的生命大概就是一秒鐘。可是這一秒鐘的生命,卻把地球的一兩個月資源給破壞殆盡了。貪婪、無止盡破壞的經濟成果,您我想過嗎?施大師,一個對台灣貢獻的錯誤示範者。

Latest comments

03.11 | 01:10

上述11點,能做好好難~
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不過覺得好扯,管理應該是變形的/彈性的,把它「標準化」「規格化」似乎不妥,即使是最低標準,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合規就好呢?

03.05 | 22:09

My sentiments exactly!

Share this page